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同伴关系亲密度对初中生情绪感染及调节对方情绪动机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13:05
【摘要】:初中生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会受到同伴情绪感染的影响,也会因为不同的情绪调节动机,而调节同伴的情绪。为探究同伴关系亲密度对初中生情绪感染和调节同伴情绪动机的影响,本研究在山西省太原市的某一所初中的三个年级进行了实验,共有486名初中生参与了实验。研究一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在基线期、英语测试后、观看喜剧视频后对感染组和被感染组被试进行三次情绪状态测量,目的是探究初中生同伴关系亲密度在不同的测量情境中对正性和负性情绪感染效果的影响。研究二采用5段令人愤怒的故事和5段令人快乐的故事,通过调查调节组被试的情绪状态、调节同伴情绪的意愿和调节同伴情绪的动机等情况,目的是探究初中生同伴关系亲密度对调节同伴情绪动机的影响。本研究在实验前通过同伴提名法来获得同伴关系亲密度,随后依据同伴关系亲密度的高低情况进行分组,并且使用《感知亲密关系量表》对分组结果进行检验,尽量保证同伴关系亲密度的分组效果。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初中生同伴关系亲密度对同伴交往间的情绪感染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同伴关系亲密度越高,情绪感染效果越强。(2)同伴关系亲密度显著的影响初中生调节同伴情绪的意愿,同伴关系亲密度越高,初中生增加同伴愤怒情绪的意愿越低,增加同伴快乐情绪的意愿越高。(3)在一定情境中,同伴关系亲密度高低显著影响初中生调节同伴情绪的动机,同伴关系亲密度越高,会更多的选择享乐性人际情绪调节动机,增加对方积极情绪;亲密度越低,会为了受益而更多的选择工具性人际情绪调节动机,增加对方消极情绪。
【图文】:

情境,交互作用,英语测试,密度


.=.,,邋p.,同情境下测量到的正性情绪不同;亲密度的主效应不显著(F=丨.424,邋p>0.05),逡逑明不同亲密度的被感染组被试的正性情绪差异不显著;测量和亲密度的交互显著(F=9.230,邋p<0.05),说明在亲密度的不同水平上,测量情境的不同感染组被试的正性情绪分数的作用不同,并作简单效应分析表(表4.12)和作用图(图1)。逡逑表4.11被感染组在不同测量情境的正性情绪的LSD多重比较MD逦SE逦p逡逑英语测试后逦3.427逦0.620逦0.000逡逑基线期逡逑观看视频后逦-4.394逦0.682逦0.000逡逑英语测试后逦观看视频后逦-7.822逦0.555逦0.000逡逑如表4.邋11所示,与基线期的正性情绪相比,被感染组被试在英语测试感和观看视频后的正性情绪有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在英语测试后,被组被试的正性情绪显著减少;观看视频后,被感染组被试的正性情绪显著增加感染组被试在英语测试后的正性情绪与观看视频后正性情绪有显著的差异(p0.05),被感染组被试在观看视频后正性情绪显著增加。逡逑■令人愤怒的故事逡逑

情境,英语测试,交互作用,视频


作用图(图2)。逡逑表4.14被感染组在不同测量情境的负性情绪的LSD多重比较逡逑MD逦SE逦p逡逑英语测试后逦-2.876逦0.625逦0.000逡逑基线期逡逑观看视频后逦2.805逦0.468逦0.000逡逑英语测试后逦观看视频后逦5.681逦0.651逦0.000逡逑 ̄如表4.14所示,与基线期的负性情绪相比,被感染组被试在英语测试后和逡逑观看视频后的负性情绪有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在英语测试后,被感染组逡逑被试的负性情绪显著增加;在观看视频后,被感染组被试的负性情绪显著减少。逡逑被感染组被试在英语测试被感染后的负性情绪与观看视频被感染后负性情绪有逡逑显著的差异(p<0.05),被感染组被试在观看视频后负性情绪显著减少。逡逑24邋-I逦逡逑_邋——高亲密度逡逑d逦,、逦逦中亲密度逡逑Z邋、逡逑20邋?逦,逦.......邋N逦逦低亲密度逡逑正逦,..??????邋入逡逑is邋-逦逦逦逡逑情逦逦逦逡逑得16邋?逡逑分逡逑14邋-逦v逡逑\逡逑\逡逑12邋-邋'逡逑10邋逦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4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紫;胡敏涵;谢锦;章国道;;“互联网+”视域下“人造亲密度”对大学生情感交流效能调查研究分析——以温州大学城为例[J];林区教学;2018年04期

2 易衡;;如何跟少言寡语的老公谈谈性?[J];健康之家;2017年05期

3 ;减压小绝招[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7年05期

4 卡玛;;让儿媳妇多打个电话,有错吗?[J];祝你幸福(午后);2016年01期

5 岚野;;亲密度[J];幸福(婚姻);2015年06期

6 刘峰;;在线社交网络中好友亲密度判定方法研究[J];软件导刊;2013年08期

7 邱俊杰;闵昌运;周艳艳;张锋;;人际亲密度对他人风险决策偏好的影响:决策采纳度的调节作用[J];应用心理学;2012年04期

8 顾盛杉;家庭语言的"亲密度[J];现代交际;1998年05期

9 蒋波;;提高银行客户亲密度:国际比较和经验借鉴[J];经济与管理;2011年06期

10 蒋波;;提高银行客户亲密度:国际比较和经验借鉴[J];新金融;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静茹;迟立忠;;亲密关系中的亲密与自由之中美差异[A];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2 周晓禹;徐芬;;初中生的社会比较对认知与情感信任的影响以及亲密度变化的调节作用[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5年

3 戴晓知;;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影响[A];2013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关念红;唐济湘;易欢琼;张晋碚;陶炯;;高校离退休老人心理状况与家庭特征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5 黄四林;韩明跃;;大学生人际关系对其社会责任感的影响[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6 林崇光;叶敏捷;张伟;陈素玲;;温州地区民工小学生个性特征与家庭环境状况调查[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陈佳芳;汪新;尚鹏丽;张进辅;;你会为他人不道德行为感到内疚吗? 关系亲密度和关系型自我构念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8 梁晓燕;黄燕;魏岚;;宿舍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林冰心;毋嫘;;大学生家庭功能与共依附特质的关系: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10 郝梦璇;文艺;钟建安;;微信对社会资本的影响:社会联结感的中介作用[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凡;人与地球的亲密度超出了我们想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凡;人与地球的亲密度超出我们想象[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3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陈莹;互联网四大法则[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年

4 顾蕾;本届人大代表首次向选民述职[N];杭州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元章;父母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N];珠海特区报;2011年

6 丁宝洛;无处不在的“关系”[N];中华合作时报;2013年

7 记者 吴琼;上汽通用亲密度提升 联合开发电动车平台[N];上海证券报;2011年

8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近14%孩子有自然缺失症倾向[N];深圳特区报;2015年

9 本报记者 徐瑞哲;蜻蜓不咬人,“宅娃”为何却不知[N];解放日报;2013年

10 孙小宇;亚太地区CRM投资5年内将增长18.2%[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郑怡;面向用户亲密关系的社会网络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2 王永刚;以数据为中心的在线社会网络若干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3 卓然;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特点及家庭环境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张晶;声纹识别鲁棒性技术及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5 罗云;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形成:环境压力、应激反应及迷走神经活动的调节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格;同伴关系亲密度对初中生情绪感染及调节对方情绪动机的影响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

2 江世灏;低缓存容迟网络中基于相遇概率的多线性亲密度路由算法[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3 张田玉;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4 许仕杰;关系和地位影响他人评价的外显和内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5 金子莘;微信使用与大学生家庭亲子亲密度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6 王东晓;亲密度对消费者礼品购买决策风格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7 李晨跃;基于亲密度的团队形成问题研究[D];西华大学;2018年

8 王萍;一种机会网络动态社区检测及演化方法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9 李彤;亲社会花费对幸福感的影响:人际亲密度的边界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伟伟;人际亲密度对自我道德行为的影响[D];宁波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98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2698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9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