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阶能力——哈蒂“可见的学习”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2-22 23:19
培养高阶能力已经成为全球知识社会的基本共识,而如何面向所有人有效地培养高阶能力,则是全球教育改革的焦点。哈蒂提出了一个"可见的学习"的模式,并用新兴的学习科学研究对此加以佐证,尝试解决进步主义运动以来的关于如何培养高阶能力的持久争议。这个基于证据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论证了某些中国教育传统的有效性,比如"反复练习",但同时指出,"反复练习"并不必然带来高阶能力的发展,而且需要富有影响力的、善激励、有热忱的教师强有力的干预和支持。哈蒂建议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活者、评价者和社会榜样,基于自身影响力的证据寻找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 2019,4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六大类影响因素的效应量2016年
??浯罱?支架并提供恰当的反溃另一方面,学生不仅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且是要担当起教师的角色去规划和监控自己的学习,他们需要掌握精加工策略和各种元认知策略,比如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或自我评价等。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互动的、对话的,而不是一方的独角戏。(二)“可见的学习”的学习模型与高阶能力培养哈蒂没有把学业成就理解为截然分离的高阶能力与低阶能力,而是借用了波普尔(Popper,K.)的三个世界理论来构建了一个将低阶能力与高阶能力统一起来的学习模图1六大类影响因素的效应量图2哈蒂排名(2016修正版)中效应量最大的十个影响因素——79
有价值的概念制品(artifacts)。但21世纪以来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却是反其道而行: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建构,然后再掌握思维方法和高阶能力,最后才去学习具体的知识。哈蒂认为这“几乎与成功的教与学的诀窍完全相反”。2014年以来,哈蒂从新兴的学习科学中寻找证据,提出了一个修正了的模型。他放弃了“建构”这个概念,将最后一个层次修改为“迁移学习”,以使这个模型更贴近于人的心理认知过程,也与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SOLO)分类评价模型具有可比性。[23](见图3)该学习模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在表层学习阶段,学生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去熟悉和掌握某个学科领域或主题的基本概念、事实和原则,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这样才有可能将概念或观点联系起来并进一步拓展。第二,在深度学习阶段,学生要进行关系加工和精细加工,以使知识结构化,并尝试超越单一的知识、形成思维框架。第三,在迁移学习阶段,学生能够从情境中提炼出问题,形成假设,知道如何展开探究和调整学习的方向。在某种意义上,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哈蒂从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视角出发进一步阐释了这个模型。双系统理论认为,我们的大脑存在两个功能相异的系统:系统1由无意识的直觉控制,是快速且自动的;系统2受意识控制,是缓慢且刻意的。系统1存放了学习者自出生起培养起来的成功习惯、条件反射,以及那些被自动化的知识和技能。系统1的运作无须我们付出很大精力,因此我们通常依赖自动化的、果断的系统1来完成绝大部分工作。当系统1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时,焦虑就会不断增长,继而唤醒休眠的系统2。但如果系统2所面临的认知负荷超过我们能够承受的极限,我们就会陷入认知过载,并出现明显的自我损耗效应——我们的注意
本文编号:3046696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 2019,4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六大类影响因素的效应量2016年
??浯罱?支架并提供恰当的反溃另一方面,学生不仅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且是要担当起教师的角色去规划和监控自己的学习,他们需要掌握精加工策略和各种元认知策略,比如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或自我评价等。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互动的、对话的,而不是一方的独角戏。(二)“可见的学习”的学习模型与高阶能力培养哈蒂没有把学业成就理解为截然分离的高阶能力与低阶能力,而是借用了波普尔(Popper,K.)的三个世界理论来构建了一个将低阶能力与高阶能力统一起来的学习模图1六大类影响因素的效应量图2哈蒂排名(2016修正版)中效应量最大的十个影响因素——79
有价值的概念制品(artifacts)。但21世纪以来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却是反其道而行: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建构,然后再掌握思维方法和高阶能力,最后才去学习具体的知识。哈蒂认为这“几乎与成功的教与学的诀窍完全相反”。2014年以来,哈蒂从新兴的学习科学中寻找证据,提出了一个修正了的模型。他放弃了“建构”这个概念,将最后一个层次修改为“迁移学习”,以使这个模型更贴近于人的心理认知过程,也与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SOLO)分类评价模型具有可比性。[23](见图3)该学习模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在表层学习阶段,学生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去熟悉和掌握某个学科领域或主题的基本概念、事实和原则,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这样才有可能将概念或观点联系起来并进一步拓展。第二,在深度学习阶段,学生要进行关系加工和精细加工,以使知识结构化,并尝试超越单一的知识、形成思维框架。第三,在迁移学习阶段,学生能够从情境中提炼出问题,形成假设,知道如何展开探究和调整学习的方向。在某种意义上,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哈蒂从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视角出发进一步阐释了这个模型。双系统理论认为,我们的大脑存在两个功能相异的系统:系统1由无意识的直觉控制,是快速且自动的;系统2受意识控制,是缓慢且刻意的。系统1存放了学习者自出生起培养起来的成功习惯、条件反射,以及那些被自动化的知识和技能。系统1的运作无须我们付出很大精力,因此我们通常依赖自动化的、果断的系统1来完成绝大部分工作。当系统1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时,焦虑就会不断增长,继而唤醒休眠的系统2。但如果系统2所面临的认知负荷超过我们能够承受的极限,我们就会陷入认知过载,并出现明显的自我损耗效应——我们的注意
本文编号:3046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046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