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的视角看我国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7-04-15 10:09
本文关键词:从跨文化的视角看我国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个人认识论指个体对知识以及知识获得过程的认识。近年来,随着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由“冷认知”向“热认知”的转变和认知心理学中元认知研究的兴起,个人认识论的研究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许多研究者认为可以从个人认识论的角度来解释人们在思维和行为层面的诸多问题,这一假设在过去几十年间通过一些研究得以证实。最近十年,个人认识论的研究更出现了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趋势。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但仍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如认识论的理论争议、认识论的发展规律、认识论与其它学习或认知过程的关系以及认识论的文化特定性等。本研究依据Kuhn的理论,选取我国初中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共127名,从绝对主义、多元主义、评价主义三个阶段、两个转折点的情况来考察认识论在个人喜好等五个领域的发展,并与美国、意大利的研究结果相对照,从跨文化比较的视角探讨我国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主要得到如下结论: 1个人认识论发展存在各领域间的不同步性,各领域的发展模式中有77%的情况符合理论预期,即在艺术审美领域更容易完成第一个转折点的发展,知识判断领域更容易完成第二个转折点的发展,不同领域在两个转折点上的发展顺序大致相反,价值判断和科学知识两个领域容易发生滞留现象,与美国和意大利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2我国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发展处于多元主义阶段的最多,评价主义阶段较少,仍有一部分处于绝对主义阶段。在第一个转折点的发展上,年级差异显著,在第二个转折点上,年级差异不显著,年级的增高不能保证评价主义阶段的到来。性别差异均不显著。与美国和意大利的研究结果相比,我国初中生在个人喜好、艺术审美和社会知识领域处于绝对主义的人数百分比更大,而在社会知识领域处于评价主义的人数百分比更小; 3科学知识领域认识论处于多元主义阶段的学生在科学学科上的成绩好于该领域认识论处于绝对主义和评价主义阶段的学生;在社会知识和科学知识两个领域认识论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社会科学问题上的论证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4我国中学生的个人认识论特点与美国和意大利的研究结果相比有一定的共同点,在个别领域,如价值和社会知识判断领域也存在发展阶段的差异。Kuhn提出的认识论发展理论以及开发的测量工具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
【关键词】:个人认识论 知识确定性 文化特定性 评价主义 论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4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9-23
- 1.1 什么是认识论9
- 1.2 认识论的发展理论9-11
- 1.2.1 认识论的发生9
- 1.2.2 认识论的发展理论9-11
- 1.2.3 对发展理论的评价11
- 1.3 认识论的结构理论11-12
- 1.3.1 Schommer 的认识论信念理论11-12
- 1.3.2 对结构理论的评价12
- 1.4 理论的整合趋势12-15
- 1.4.1 Hofer& Pintrich 的认识论理论12-13
- 1.4.2 Kuhn 的认识论理论(epistemological understanding)13-15
- 1.5 认识论的研究现状15-20
- 1.5.1 领域特定性15-16
- 1.5.2 个人认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16-17
- 1.5.3 个人认识论的作用17-18
- 1.5.4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18-20
- 1.6 问题提出20-23
- 2 实证研究23-36
- 2.1 总体研究假设23
- 2.2 研究方法23-27
- 2.2.1 被试23-24
- 2.2.2 工具24-27
- 2.2.3 施测程序27
- 2.3 研究结果27-36
- 2.3.1 个人认识论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模式27-30
- 2.3.2 个人认识论的发展规律30-33
- 2.3.3 认识论与学习成绩、论证技能的关系33-36
- 3 讨论36-41
- 3.1 认识论的领域特定性36-37
- 3.2 认识论发展规律37
- 3.3 认识论对学习、论证技能的影响37-39
- 3.4 意义与局限39-41
- 4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7
- 附录147-49
- 附录249-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小洋;申继亮;;中学生个人认识论问卷的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杨小洋;申继亮;;中学生个人认识论发展特点及与其发散性思维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小洋;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及与自我提问、创造性思维的关系[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兴华;从跨文化的视角看我国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龚超;罗素的知识观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从跨文化的视角看我国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0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