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论人工智能的教育尺度——来自德雷福斯的现象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4-18 09:38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变革浪潮,这促使教育工作者需要开始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边界与尺度。文章首先揭示了当下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发生的失衡现象,再通过剖析德雷福斯对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极限的现象学反思,得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局限在于人类智能的不可代替性,进而对教育中人工智能的运用尺度进行理性展望,从人机关系、学习体验、知识培养、评价机制、教育本质等维度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发展图景,以期为未来的智能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19,(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异化与批判: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的失衡现象
    (一)智能技术依赖导致主体意识缺失
    (二)理性主义盲崇致使单向度教育观
二、边界与局限:德雷福斯对人工智能的哲学审思
    (一)传统人工智能的表征主义批判
    (二)新型人工智能的具身哲学进路
    (三)未来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极限
三、尺度与重构: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发展图景
    (一)平衡互补的应然人机关系
    (二)身心合一的具身学习体验
    (三)潜移默化的默会知识培养
    (四)立体多维的评价机制完善
    (五)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复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逻辑起点与边界——以知识学习为例[J]. 宋灵青,许林.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6)
[2]教师与人工智能技术关系的新释——基于技术现象学“人性结构”的视角[J]. 杨绪辉,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5)
[3]德雷福斯对人工智能的批判仍然成立吗?[J]. 徐献军.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9(01)
[4]人工理性批判:对德雷福斯的人工智能哲学的现象学反思[J]. 张昌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12)
[5]技术的默会知识及其实践培育[J]. 徐金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6)
[6]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J]. 梁迎丽,刘陈.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3)
[7]在现象学—本体论与生态学—伦理学之间——约纳斯与胡塞尔、海德格尔的思想联系[J]. 倪梁康.  学术研究. 2018(01)
[8]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J]. 王晓阳.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07)
[9]认知心理学:困境与转向[J]. 叶浩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1)
[10]梅洛庞蒂:意识与身体[J]. 雷诺·巴尔巴拉,张尧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本文编号:3145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145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4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