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间性及其“大数据”技术依托
发布时间:2021-04-18 17:26
根据主体间性的哲学理论,主体间性是在交往实践活动中,相对于共同客体的多元主体之间,往往存在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基于此,从作为过程条件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过程的基本矛盾、内在理念提炼概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间性内涵及其表现。以数据及其算法为基石的大数据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间性的内在问题的破解产生深刻影响。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主体间性的作用,需要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技术的积极作用并规避其风险,依托大数据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间性的内在问题。
【文章来源】: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21(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主体间性理论内涵辨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间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间性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
四、大数据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间性的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耦合与路径[J]. 刘新庚,唐励. 求索. 2017(01)
[2]教育大数据的核心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 孙洪涛,郑勤华. 远程教育杂志. 2016(05)
[3]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说”评析[J]. 顾钰民. 教学与研究. 2013(08)
本文编号:3145876
【文章来源】: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21(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主体间性理论内涵辨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间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间性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
四、大数据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间性的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耦合与路径[J]. 刘新庚,唐励. 求索. 2017(01)
[2]教育大数据的核心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 孙洪涛,郑勤华. 远程教育杂志. 2016(05)
[3]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说”评析[J]. 顾钰民. 教学与研究. 2013(08)
本文编号:3145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14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