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可持续发展:国际教育反贫困研究的内在逻辑与中国意义
发布时间:2021-08-05 11:06
1950年以来的国际反贫困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侧重内涵分析和指标建构的前理论时期,侧重理论探索与生成的理论化时期,以及关注主体互动和要素互动的后理论时期。本文以贫困内部主体、贫困外部主体和反贫困要素互动为基本线索,凝练出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是构成国际教育反贫困研究理论生成、主题多元、模型建构、路径探索的内在逻辑,并由此探究其对我国教育反贫困研究与实践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9,4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国际反贫困研究历史演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产“社会”,还是社会的自我生产? 以一个NGO的扶贫困境为例[J]. 孙飞宇,储卉娟,张闫龙. 社会. 2016(01)
[2]被动性“入场”与依附性“运作”:对一个国际NGO在中国工作过程的社会学分析[J]. 郭占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本文编号:3323643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9,4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国际反贫困研究历史演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产“社会”,还是社会的自我生产? 以一个NGO的扶贫困境为例[J]. 孙飞宇,储卉娟,张闫龙. 社会. 2016(01)
[2]被动性“入场”与依附性“运作”:对一个国际NGO在中国工作过程的社会学分析[J]. 郭占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本文编号:3323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323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