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14:04

  本文关键词: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问题逐渐凸现,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在医疗卫生、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受到政策的关注,其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对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调查,揭示了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建立和完善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具有重大意义。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实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然而,太原市面对农民工子女群体的教育保障制度建设显得异常苍白。没有合理、完整的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保障项目设计;没有从法律上形成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权益的强制性保护;政府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保障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农民工子女失学及其权益保障的社会关注和社会支持不足。就其原因而言,不仅有我国长期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独特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子女自身的入学方式和特点、政府财政不足、理论研究缺乏等客观原因,也有政府、社会、学校、农民工子女自身对教育保障的主观认识方面的原因。 本文为构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保障制度提出了初步构想,从制度的内容设计、政府主导、社会支持方面建立和完善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制度。包括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学校、农民工子女、社会互补互动的教育保障运作机制;通过明确政府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中的角色,发挥政府对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主导作用;建立包括社区、官方组织在内的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社会支持体系;从立法以及法律援助和法律宣传等方面,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法律保护。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 教育保障 政府主导 法律援助 社会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52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1
  • 1.1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形成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2-14
  • 1.1.1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形成背景12-14
  • 1.1.2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提出14
  • 1.2 研究目的及选题意义14-15
  • 1.3 研究重点和难点15-16
  • 1.4 文献综述16-20
  • 1.4.1 国外关于义务教育的研究成果16-17
  • 1.4.2 国内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研究成果17-20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20-21
  • 2 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的问题21-27
  • 2.1 太原市农民工子女不能适龄入学及失学问题严重21
  • 2.2 太原市农民工子女与当地户籍人口子女就学存在很大差异21-22
  • 2.3 太原市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渠道单一22
  • 2.4 太原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状况堪忧22-27
  • 2.4.1 厂矿子弟学校规模不适中22-23
  • 2.4.2 厂矿子弟学校的教师素质不高23
  • 2.4.3 厂矿子弟学校学生的素质偏低23-27
  • 3 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失衡的制度性原因剖析27-32
  • 3.1 城乡二元化社会制度下农民工群体处于弱势地位27-30
  • 3.1.1 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二元化社会管理制度导致城乡居民社会地位不平等27-28
  • 3.1.2 二元化管理制度下农民工享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28-29
  • 3.1.3 农民工群体的弱势地位限制了其子女的教育发展29-30
  • 3.2 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导致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失衡30-32
  • 3.2.1 二元化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导致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不公平30
  • 3.2.2 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平衡30-31
  • 3.2.3 国家现行相关政策也是造成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重要因素31-32
  • 4 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2-37
  • 4.1 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必要性32-34
  • 4.1.1 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建立可增进社会稳定32-33
  • 4.1.2 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建立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33
  • 4.1.3 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建立有利于农民工子女个人素质的提高33-34
  • 4.2 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可行性34-37
  • 4.2.1 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34-35
  • 4.2.2 经济发展的可支持性35-37
  • 5 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制度设计37-42
  • 5.1 确立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37-38
  • 5.2 建立多渠道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保障制度38-39
  • 5.2.1 建立符合农民工子女教育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38-39
  • 5.2.2 改革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学籍档案39
  • 5.2.3 建立完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督导评估制度39
  • 5.2.4 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监控和研究机制39
  • 5.3 建立政府、农民工子女、社会互补互动的教育保障运作机制39-41
  • 5.3.1 政府—主导性行为40
  • 5.3.2 学校—积极回应性行为40-41
  • 5.3.3 农民工及其子女—自我参与性行为41
  • 5.3.4 社会—支持性行为41
  • 5.4 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41-42
  • 6 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政府主导42-46
  • 6.1 政府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必然性42
  • 6.1.1 为社会成员提供教育保障是政府的一项职能和责任42
  • 6.1.2 教育保障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应该在其中担任主导性角色42
  • 6.2 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中的主导作用42-46
  • 6.2.1 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问题,确立公平对待农民工子女的理念43
  • 6.2.2 转变强制性管理的习惯思维,增强服务意识43
  • 6.2.3 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问题,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创新43-44
  • 6.2.4 明确主体角色责任,,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中发挥主导作用..44-46
  • 7 建立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法律援助措施及社会支持46-50
  • 7.1 建立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法律援助措施46
  • 7.2 社会支持理论概述46-47
  • 7.3 建立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社区支持47-49
  • 7.4 实现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官方社团组织支持49-50
  • 8 结论50-52
  • 8.1 有必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制度50
  • 8.2 太原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制度有待建立50
  • 8.3 必须从多方面来建立和完善太原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保障制度50-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55
  • 附录55-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承志;;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逻辑与路径反思——公民权的视角[J];兰州学刊;2010年04期

2 贺青;;用爱托起农民工子女的未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5年11期

3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解读[J];农家顾问;2006年06期

4 方立新;;让孩子们“双输”的“探索”[J];教育;2006年11期

5 刘少冲;张青松;陈丽;;四川农民工进城务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省情;2007年06期

6 杨宜勇;邢伟;;农民工流动就业趋势探析[J];中国劳动保障;2007年07期

7 鞠维强;;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之破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21期

8 李明;;困难农民工子女可申请助学金[J];农村科学实验;2007年09期

9 于建嵘;;切实保障农民就业十大权利[J];农村工作通讯;2008年04期

10 罗阳佳;;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J];上海教育;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莉;;努力造就我国高素质劳动后备军——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刘桂桂;聂独席;;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思考——以贵阳市为例[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柠;;论广州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基于教育政策执行的视角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淑琼;;试论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郭雁;;关爱农民工子女 构建和谐校园[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侯晓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预防农民工犯罪对策探析[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7 袁连生;付尧;李奇;;北京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翟林;;武汉市农民工子女体质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邹农俭;;制度建设:应对农民工问题——昆山市接纳农民工的调查与思考[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克梅;善待农民工既要务虚更要务实[N];中国信息报;2007年

2 戚海燕;让24万农民工子女上学无忧[N];北京日报;2004年

3 冯琳;取消借读费农民工子女缘何难露笑容[N];中国工商报;2004年

4 肖玉保 吴铎思;农民工子女暑期安全亟待关注[N];工人日报;2004年

5 刘巍;关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思考[N];黑龙江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尹晓华 实习生 宋姣;农民工子女上学咋那么难[N];四川日报;2004年

7 刘万永;帮助农民工子女就是帮助我们自己[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彭世松;“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负重前行[N];湘声报;2005年

9 记者 田玲翠;农民工子女就读不收杂费借读费[N];文汇报;2006年

10 记者 张茁;金秋助学[N];吉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沈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与社会融入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陈小华;城市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博弈的利益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谢春风;我国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困境与出路[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延辉;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绩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R

本文编号:367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67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5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