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课程以何形态存在
发布时间:2022-09-28 17:25
随着未来教育发展的蓝图不断被勾勒,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未来课程承载的使命任重道远,课程的来源、要素、设计需要满足未来育人目标的新要求,应从单一线性探析课程内容的有效映射,发展为网状联结式,寻求知识之间的可能空间,最终达成自由链接课程,赋予知识以"联结"意义,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未来教育蓝图的展望
二、当前课程面临的困境
1. 课程的来源:全球性与本土性
2. 课程的要素:文化性与经验性
3. 课程的设计:共性与个性
三、未来的课程形态
1. 单一线性:探析课程内容的有效映射
2. 网状联结:寻求知识之间的可能空间
3. 自由链接:赋予知识以“联结”的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合组织发布《PISA全球素养框架》[J]. 邓文静. 世界教育信息. 2018(03)
[2]价值取向:课程文化的观点[J]. 丁钢.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01)
本文编号:3682075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未来教育蓝图的展望
二、当前课程面临的困境
1. 课程的来源:全球性与本土性
2. 课程的要素:文化性与经验性
3. 课程的设计:共性与个性
三、未来的课程形态
1. 单一线性:探析课程内容的有效映射
2. 网状联结:寻求知识之间的可能空间
3. 自由链接:赋予知识以“联结”的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合组织发布《PISA全球素养框架》[J]. 邓文静. 世界教育信息. 2018(03)
[2]价值取向:课程文化的观点[J]. 丁钢.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01)
本文编号:3682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68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