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信任缺失现象的社会学审视
发布时间:2023-02-16 19:07
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是以学校中的信任关系作为基础的。然而,本该弥漫信任文化的校园却成为信任缺失的场所,"不信任"成为学校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常态。学校中信任缺失的问题,究其根源是学校内部工具理性的泛滥,学校外部"风险社会"的痼疾、教师社会身份的"祛魅"以及社会信任文化的缺席。学校的信任重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教师身份重建、学校制度重建和社会文化的重建。只有这三个层面的努力形成合力,才有希望扭转学校中信任缺失的现状。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学校中的信任缺失及其表现
(一)信任与信任缺失
(二)学校中的信任缺失现象:“不信任”作为教学和管理的常态
1. 教师工作逻辑:
2. 学校管理逻辑:
二、学校中信任缺失现象的根源:社会学的解释
(一)学校的运作逻辑:工具理性的泛滥
(二)“风险社会”的痼疾:对抽象系统的依赖
(三)教师身份“祛魅”:“道德人”的隐匿与“经济人”的彰显
(四)伦理本位的包袱:社会信任文化的缺席
三、走出信任缺失的困境:可能的路径
(一)教师身份重建:教师作为公共知识分子
(二)学校制度重建:价值理性的归位
(三)社会文化重建:社会信任文化的培育
四、结语
本文编号:374433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学校中的信任缺失及其表现
(一)信任与信任缺失
(二)学校中的信任缺失现象:“不信任”作为教学和管理的常态
1. 教师工作逻辑:
2. 学校管理逻辑:
二、学校中信任缺失现象的根源:社会学的解释
(一)学校的运作逻辑:工具理性的泛滥
(二)“风险社会”的痼疾:对抽象系统的依赖
(三)教师身份“祛魅”:“道德人”的隐匿与“经济人”的彰显
(四)伦理本位的包袱:社会信任文化的缺席
三、走出信任缺失的困境:可能的路径
(一)教师身份重建:教师作为公共知识分子
(二)学校制度重建:价值理性的归位
(三)社会文化重建:社会信任文化的培育
四、结语
本文编号:3744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744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