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新课程实验在贫困地区推进中的教师适应性问题研究——以甘肃省陇南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7-05-25 13:04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实验在贫困地区推进中的教师适应性问题研究——以甘肃省陇南地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有赖于实验教师对新课程的课程理念、课程管理体制以及课程实施方案的理解、认同和实践,实验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则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 2004年9月全国范围内已有2576个县(市、区)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这就意味着占全国人口总数15%左右的贫困地区中小学大面积进入新课程。由于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给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与挑战,特别是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问题逐渐凸现了出来,成为我们必须注意的问题。笔者以陇南地区为例,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来研究贫困地区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本文从适应理论与教师的适应、适应对教师发展的价值、教师适应的分类三个角度对教师适应新课程进行了分析。通过调研显示:贫困地区教师适应性行为主要表现在实验教师成了积极的学习者;促发了课堂行为的变化;师生关系发生了新发展。消极的适应表现在情感的体验上,主要有:痛苦感和失落感,焦虑感,茫然感,放松感或麻痹感,无助感等。调研显示,影响贫困地区教师适应性的因素有对课程改革的深远意义的认识不平衡、教学手段和课程资源的不平衡等客观因素和实验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态度、实验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实验教师的能力结构等主观因素。 在对贫困地区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贫困地区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对策建议,包括教师积极参与各种课程培训,多形式、多渠道的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方法、策略;充分认识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为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明确目标;积极进行课程实践探索,成为反思型教师;借助交流学习的平台,珍惜时间、空间;充分挖掘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参加课程本土化的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积极进行适应性的职业技能训练,优化能力结构;根据自身特点,拟订自主性发展计划并努力践行等主观性对策,以及通过目标引导和过程评估,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参与新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和专业支持;结合本地特点,建设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在新课程改革中渗透心理健康观念等客观性对策。
【关键词】:贫困地区 新课程改革 教师适应性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451
【目录】:
  • 独创性声明4-5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部分 总论8-15
  • 一、研究缘起8-9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10-13
  • 四、研究的方法13-15
  • 第二部分 适应与课程改革中的教师15-21
  • 一、适应理论与教师的适应15-18
  • (一) 适应的界定15
  • (二) 皮亚杰适应理论与教师的适应15-16
  • (三) 适应水平理论与教师的适应16
  • (四) 适应变迁的基本方式与教师的适应16-17
  • (五) 适应变迁的主要心理机制17-18
  • 二、适应对教师发展的价值18
  • 三、新课程实验教师的适应分类18-21
  • (一) 基于态度分类新课程实验教师适应18-19
  • (二) 基于内容分类的教师适应19-21
  • 第三部分 贫困地区新课程实验教师的适应现状21-33
  • 一、贫困地区的实验教师适应现状调查结果21-24
  • 二、积极的适应表现24-29
  • 三、消极的适应表现29-33
  • 第四部分 影响教师适应的因素分析33-38
  • 一、客观因素33-35
  • 二、主观因素35-38
  • 第五部分 贫困地区实验教师的适应性对策建议38-49
  • 一、主观性对策38-43
  • 二、客观性对策43-49
  • 附录49-55
  • 参考文献55-57
  • 后记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刚;;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现状及对策[J];福建电脑;2011年05期

2 桑庆庆;桑群群;;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探析[J];华章;2011年15期

3 康保英;;推进贫困地区档案管理科学化的现实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樊洁;杨文安;胡发稳;;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苏兰花;覃恩兴;;贫困地区中学素质教育评价的实证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何贞发;;日子改变着我们的颜色[J];时代青年(哲思);2010年12期

7 任杭璐;;贫困地区女童教育政策保障研究——基于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分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李琼;;西部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成效、问题及对策——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切入点[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上海百名教师赴云南支教提高义务教育水平[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7期

10 陈寿彭;陈晨;;贫困地区原生态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毕节地区八个县市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仉建涛;;略论我国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及其开发[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2 李连利;孔繁伟;张碧波;;黑龙江省贫困地区结核病疫情现状分析[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赵建强;云林森;;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学学校体育实施新课标的现状调查[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梁卓平;;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的思考[A];广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海峰;;贫困地区结核病防治综合能力分析[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胡志刚;;缩小“数字鸿沟”加快信息化建设 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A];“数字鸿沟”与信息扶贫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7 王远玉;;用科学发展观思考海南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问题[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8 韦绍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力 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谢平;;创新扶贫机制,加快发展步伐——促进海南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调研报告[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08)[C];2009年

10 郭有志;任拉利;;贫困地区教师激励机制刍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志宏;要重视和解决贫困地区人才问题[N];各界导报;2005年

2 李俊义 王炳美;请更多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3年

3 李俊杰;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N];延边日报;2005年

4 甘谷县西坪乡初级中学 王德元;贫困地区中学校长素质之我见[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5 记者彭俊;确保非典不向贫困地区扩散[N];人民日报;2003年

6 记者 陆静 通讯员 邴媛媛;“慈善医疗阳光救助”造福贫困地区患者[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马东来;贫困地区的发展与税收政策[N];中国税务报;2000年

8 四川省巴中市政协副主席 鄢永都;贫困地区如何抓增收[N];农民日报;2004年

9 杨莉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外对教师适应课改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我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培训工程启动[N];山西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闫天池;中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3 张俊飚;中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4 李文;农村道路对减缓贫困的影响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肖诗顺;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需求与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卢江勇;水土保持、经济增长与减贫[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7 王科;中国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王俊文;当代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纯阳;贫困地区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对湖南西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韦璞;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社会资本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鸿;新课程实验在贫困地区推进中的教师适应性问题研究——以甘肃省陇南地区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卢祖琴;我国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启示[D];苏州大学;2008年

3 王t

本文编号:393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393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9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