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教育的终极追求
本文关键词:幸福是教育的终极追求
【摘要】:教育是人类通向幸福的阶梯,不仅因为教育帮助人获得幸福所需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教育在精神层面上关怀人的生活。它是一项"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精神涵养精神,以信念强化信念"的事业;让人拥有平和的心态,坚定的信念和行动的智慧,达到人生幸福的境界。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
【关键词】: 幸福 教育 终极追求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哲学家们都承认: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费尔巴哈在《幸福论》中提出:“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1]那么,作为人类通往幸福天堂的阶梯,教育的本真热爱和深沉渴望也就必然指向人生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布鲁纳的教学理论[J];江西教育;1980年02期
2 尼·绍尔扬,黄坤坊 ,蔡振生;南斯拉夫教育理论和政策的一些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3 周蕖;《高等学校教育学原理》概要[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4 刘彩亭;时间篇[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金忠明;论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一体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6 王逢贤;;爱的教育、陶冶教育新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7 伟丽;;红军谣(畲族民歌)[J];中国民族;1980年02期
8 刘建宝;;阿细跳月[J];中国民族;1980年03期
9 杨德友;;歌德语录[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10 任范松;吴绍(钅九);;试谈朝鲜族民间故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心和;;论考试在医学生培训中的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张爱秀;;对优化病生教学技巧的探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解小荣;;浅议信任教育[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4 陈育庭;;非线性学习效力模型及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5 欧阳辉;;试论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心理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苏秦;;高等教育TQM实践的途径[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7 唐伟强;;包装和食品机械本科教育的基本规格与实现条件的探讨[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8 李銮英;;浅谈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A];第四届全国糖尿病(消渴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9 刘蕴宽;;师陶札记三则[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10 李向阳;;学生自治是教育对象“客”、“主”体论的真正体现[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新 王君琦;如何看待生活方式世俗化倾向[N];北京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潇雨;积极性·责任心·使命感[N];兵团日报(汉);2000年
3 梁青平;诗化大自然[N];中国保险报;2000年
4 姚红;教师节随感[N];中国档案报;2000年
5 陈洁;关于永不瞑目[N];中国妇女报;2000年
6 记者 毛立辉;销售市场淡季不淡[N];中国纺织报;2000年
7 侍崇锋 李至金;农村少先队工作亟待加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梁杰;这里的孩子是幸福的[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关颖 高德胜 李海霞 赵忠心;是馅饼,,还是陷阱?[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杜小鸥;从优秀影片中感受亲情[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远峰;寻求意义:现代教育之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岁枫;《荀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黎静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克莉;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霍晓光;珠海市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翔云;中国基础教育机会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文;关于我国中学主体性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曹树真;论教育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谢登斌;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苏延骏;教育公平的法理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宇玲;语言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74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74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