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道德成长的教育启示
本文关键词:个体道德成长的教育启示
【摘要】:学校德育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教育对象——学生个体道德成长规律的视而不见。学校德育必须根据个体道德成长存在的规律,创建真实的道德冲突,抓住道德情感体验和道德意志训练,引发、激活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才能取得德育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 大连大学师范学院;
【关键词】: 个体道德成长 学校德育 道德的社会化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德育虽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实践中又常常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探究之,,对教育对象—学生个体道德成长规律的视而不见应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任何形式的教育,其效果的显现都要依赖于对教育对象本身的足够尊重与理解,德育尤其如此。一、个体道德成长的内涵分析探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维利;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J];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崔军伟;刘以善;;台湾地区恢复青少年德育课程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军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曲强;从图式理论谈阅读教学的优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袁辉;应急决策群体的组织[J];安全;1997年01期
4 陈焕坤;沈阳大学女生排球项目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郭莲荣;苏畅;;如何培养演绎推理能力[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颜茵;当代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表现、特点以及归因分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7 刘新学;;心理学量化研究范式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曹荣誉;问题解决策略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赵书阁,李颖;浅议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谷贤林;关于比较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亦兵;;汉英词典翻译的点滴体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路由喻放;;Flash网络广告中的设计心理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牟云峰;;感觉类形容词的词义演变——从自身感觉到认知世界[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平延勋;;高职大学生“习得性无助感”初探[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苏丹;赵宏_";;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心理因素及其分析[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朱习文;李娟;;《汉语大词典》古天文词条补正五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军;;工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晓英;郑皓;;理工科大学贫困生心理特点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由丽萍;刘焘;刘开瑛;;信息处理用中文框架语义知识描述方法研究[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曲如意;孙文钟;;试析宋代史料笔记中医药学资料的研究价值[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丁彪;企业领导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书俊;选择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顾惊雷;蛙跳式制度变迁和职业经理人的使用[D];浙江大学;2004年
6 何志鹏;人权国际化基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付桂芳;自我调节学习结构模型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4年
8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军;试论韩非的帝王之术——韩非管理心理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爱锋;面向21世纪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发展的历史回顾、展望及改革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郑渊方;初中学生物理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袁承志;净土·君子·女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吴秀荣;《说文解字》表情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曲霞;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孙晓敏;心脑关系的哲学探讨[D];西北大学;2001年
8 张文华;《论邓小平教育创新理论及其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卿素兰;中学英语素质教育三维促进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10 朱霞;通信兵职业心理适宜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延斌;史经伟;;德育良性互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新路径[J];道德与文明;2005年06期
2 李会松;葛春;;道德教育榜样观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万江;英国学校德育述评——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比较研究之三[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4年Z1期
2 檀传宝;;论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年04期
3 雷湘竹,闵晓阳;当代美国学校德育的主要特征及启示[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4 张珍如;学校德育五字诀[J];湖南教育;2002年03期
5 汪园莉;浅析学校德育的合理实施[J];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6 刘晓丽;让学校德育走进研究性学习——论德育领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钟建丽;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青海教育;2004年03期
8 龚上华,林桂榛;“国家教育”与学校德育[J];教育探索;2004年10期
9 孙德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德育[J];教育与经济;1994年01期
10 田慧生;;再论学校德育场的若干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生;;从“双重人格”现象谈学校德育的误区[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2 白先同;郭志峰;;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吴建东;;略论德育是新世纪人才的道德基石[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4 李晖;赵慧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与人的发展[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5 李寿全;;试析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八个“性”[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6 王亚然;;德育视角下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宋君;;诚信办学 雕铸希望[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杨建兴;;徐霞客知识竞赛启动暨徐霞客精神宣讲团成立[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9 李成才;;关于学校诚信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高永平;;完善教育体系 全力推进民族精神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东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山东省委高校工委 田建国;新世纪学校德育的新课题[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逯阳;加强学校德育 提高德育实效[N];中国信息报;2004年
3 金柯;30个项目聚焦学校德育[N];解放日报;2004年
4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张良才;学校德育应在提高时效性上下功夫[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记者 毕全忠;天津推进学校德育创新[N];人民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王淑军;学校德育应对挑战[N];人民日报;2002年
7 常晓红;倡导文明行为深化学校德育[N];东营日报;2009年
8 何祥林;由陶宏开现象看学校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吴万波;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王齐;网络教育 学校德育的新契机[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晓宏;学校对学生道德成长影响之检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璇;清代辽宁学校德育中的满族文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磊;关于1912-1931年辽宁学校德育中的移民文化元素的考察[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3 林亚芳;英国的学校德育[D];浙江大学;2002年
4 陈江土;浅议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戴静;中美学校德育的比较及对中国学校德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敏;当前青少年流行文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彩萍;网络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郭翡;论朱熹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学校德育建设的价值[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志海;班级共同体建设:学校德育优化的有效途径[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金洙成;儒家思想对中韩学校德育的价值及启示[D];延边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580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580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