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4 19:44
本文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
【摘要】: 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的义务教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保障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历史原因和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尽管建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经过了多次变革,但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资多年来一直处于不足状态。 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来看,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不足实际上是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问题上的政府行为发生了偏向,在政府权力的运行过程中,代理人偏离了公共利益这个主旨。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作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农村义务教育服务的需求者——农民)的委托人与代理人(农村义务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各级政府及其组成人员)之间存在的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权责不对等、公共政策本身的不完备性以及委托人自身的弱势地位等因素的分析,剖析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不足的原因。 利益不一致:广大农民需要政府提供优质的农村义务教育服务,而政府官员为追求政绩最大化,基于教育效益的间接性和迟滞性,会优先选择易彰显政绩的物质生产领域,而不愿意在自己有限的任期内将有限的政府财力投入教育领域,使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缺乏动力,在经费筹集上直接形成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不足。 权责不对等;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过程中,政府官员由于拥有的权力远远大于承担的责任,会采取偷懒、寻租等机会主义行为。在经费划拨的寻租竞争中广大农民处于劣势地位,这也加重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不足的程度。 信息不对称:政府官员清楚地知道广大农民并不了解政府权力的具体运作过程,无法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政府官员出于谋求个人私利或追逐政绩的最大化,就会采取贪污或挪用、缩减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等机会主义行为,导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不足。 契约不完备:目前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有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对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中的责任和分担的经费比例缺乏明确的规定,这使得各级政府官员为谋求个人私利或追求政绩最大化,纷纷推卸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备,则使其既无法补偿地方政府提供义务教育服务的费用,又无法实现义务教育全国范围内均等化提供的目标。 委托人的弱势地位:作为委托人的广大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民主意识、参政意识薄弱,缺乏组织,而且广大农民对政府官员实施监督的成本过高,绝大多数农民就会选择“搭便车”,即希望别人对政府官员实施监督,自己则坐享其成。这使得政府官员缺乏监督和制约,助长了政府官员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中的问题行为,导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不足。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不足问题必须进行多视角的综合治理。首先要建立切实有效的义务教育投资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加大教育等公共领域在官员政绩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激发官员投资教育、发展教育的内在热情和动力;将义务教育投资决策法制化,利用法律手段依法规范投资决策行为;进行行政文化特别是行政伦理道德的建设,在政府内部建立自律机制,使代理人问题行为的心理成本增加,从而敦促政府行为规范化。其次,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推动地方政府政务公开制度化建设,尽快制定专门性政务公开法,做到信息分享,以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制约政府及其官员的信息垄断行为,从而保障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再次,在公共财政制度下建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增加教育财政投资的绝对数量,为缓解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不足问题提供财力保证。最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扶助弱势利益集团,实现教育投资分配的平衡。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财政投资 委托-代理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526.7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序言10-25
- 一、问题的提出10-13
- 二、文献综述13-19
- 三、概念界定19-23
- 四、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23-25
- 第二章 作为分析前提的委托-代理理论25-35
- 一、委托-代理理论概述25-27
- 二、委托-代理理论在政治领域的适用性分析27-33
- 三、我国政治领域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所要做的修正33-35
- 第三章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中政府行为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35-45
- 一、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中的委托-代理关系35-38
- 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中委托-代理问题的成因分析38-45
- 第四章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中委托-代理问题的途径45-50
- 一、建立切实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激励约束机制45-47
- 二、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打破政府的信息垄断47
- 三、建立基于公共财政体制的新的教育财政体制47-48
- 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48-50
- 结束语50-52
- 参考文献52-56
- 后记5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湖滨;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教育科研机制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21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2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