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与教育收益率:理论与实证
本文关键词:劳动力流动与教育收益率:理论与实证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力流动 教育收益率 生产效应 配置效应 受教育程度 工作努力程度 劳动收入 作用机制 劳动者 市场化改革
【摘要】:本文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分析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收益率逐年上升的现象。首先从生产效应和配置效应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机制,然后提出了一种剥离教育收益率的计量方法,并利用抽样调查数据,计量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程度,发现劳动力流动提高了教育收益率23%。所以,提高教育收益率的有效途径在于进一步深化劳动力流动制度改革。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教育收益率 生产效应 配置效应 受教育程度 工作努力程度 劳动收入 作用机制 劳动者 市场化改革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度一般项目“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的互动研究”(06JC88000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G40-054;F240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自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以来,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上的教育收益率研究在教育经济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国内外对中国教育收益率的研究起步较晚,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到90年代以后逐渐增多。其中,张俊森和赵耀辉的研究表明,1988-1999年间城镇教育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治 ,王永江;必须充分重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2 乔依德;;《人力资源、就业和发展》第六届世界经济学家大会论文篇名选译[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9期
3 张照华;教育新兴科学简介(一) 教育经济学[J];成人教育;1983年05期
4 江天;;教育经济效益的计算[J];成人教育;1983年06期
5 何建民;劳动力合理流动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J];求索;1984年06期
6 黄静波;;略论教育投资负担[J];学术研究;1984年06期
7 何建民;试论劳动力合理流动规律[J];青海社会科学;1985年02期
8 张一德;论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与合理流动[J];天津社会科学;1985年06期
9 刘鉴;美国教育收益率是怎样推算出来的?[J];教育与经济;1985年01期
10 莫扶民;我国劳动力流动问题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海深;;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政策性阻碍[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2 金汝斌;陈诗达;陆海深;;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中的政府职能[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3 曾光清;;流动人力资源的问题与对策[A];首届"华星杯"新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优秀论文评选[C];2004年
4 敖荣军;;制造业集中、劳动力流动与中部地区的边缘化[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王小鲁;;区域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吴秀敏;林坚;刘万利;;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户行为的经济分析——基于成都市天回镇、洛带镇和邓双镇270户农户转移意愿的调查[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静洁;;拖欠民工工资的具体成因和律师可采取的解决方法[A];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劳动力流动[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9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青年就业[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10 徐世明;;谈“用工荒”的多元因素与解决途径[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宇;市场化程度有多高?[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黄钟;应深化对劳动力市场价格的理解[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3 蔡f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四大障碍[N];人民日报;2000年
4 李志仁;人才高消费与教育过度[N];人民政协报;2000年
5 张车伟(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外地人与北京城里人的“饭碗”[N];北京日报;2001年
6 马杰;社保制度在我国[N];中国财经报;2001年
7 ;教育的私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N];经济参考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崔荣慧;进城?还是回乡?[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9 记者 崔荣慧;对农民工不能简单地“疏堵打”[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10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伯;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论纲[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2 徐林清;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赵鑫;东北地区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陆华新;中国农村人力资本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义旭东;论区域要素流动[D];四川大学;2005年
6 张广宇;成本视角下的中国劳动力乡城流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杜书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收益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马斌;基于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洪燕;开发区生命周期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周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高;世界经济的非均衡传导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唐东方;城乡统筹就业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瑛;试论商品经济对秦汉乡村社会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叶林;我国市场化改革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俞玲;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人力资本约束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邱振勉;福建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德华;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8 张强;关于沈阳地区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9 肖南梓;我国高等教育私人收益率分析及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初探[D];重庆大学;2003年
10 李雪增;劳动力流动中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保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52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52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