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我评价的误区及方法探析——以归因理论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学生自我评价的误区及方法探析——以归因理论的视角
【摘要】: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是在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个体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性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缺乏系统的知识、深刻的价值观和灵活的评价技巧等因素,学生很难对自己作出全面而又客观的评价。学生面对挫折时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引,很可能由于归因偏差而导致自我评价的误区,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本文尝试以归因及归因理论为基础,利用归因理论的知识分析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而且积极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蚌埠市分校
【关键词】: 归因理论 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强化自己对已有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自我评价亦是如此。“所谓学生自我评价指的是学生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能力和品质等方面的判断与评估。”[1]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知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飞;“利他行为”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翟志文;法院调解场域的构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王雪梅,王德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冲突及对策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颜茵;当代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表现、特点以及归因分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赵建平;;自我概念研究述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胡咏梅;洪成文;;教育研究合作行为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7 庞丽娟,胡娟;论社会化及其现代教育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冉超凤;高职学生性角色期待的调查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孙光;陈昌文;;关于西部水电工程移民角色固着化的几点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曾英;;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忠;;当前毕业生就业预期过高的原因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启文;企业理念的理性反思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陶明达;农民工生态流动与市民化、城市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7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常庆;公共部门组织中的激励监督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9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曲英;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来;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王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薛孝宏;论教学交往——理论的探究与现实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罗爱国;互联网与青少年个性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向玉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凤祥;现场作业系统绩效综合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7 王彦;走进课堂生活的无声世界[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郑思明;青少年社会网络结构及其对人际关系影响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韩志霞;长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晓丹;我国居民消费心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慧;;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J];大众心理学;2004年12期
2 张国辉;罗永忠;;怀远二中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归因问题的研究[J];大家;2011年17期
3 胡颖蔚;李睿;;浅谈赏识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4 操明权;教师防御性归因的危害及避免办法[J];中小学管理;1999年Z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彦华;杜卉;;成就动机与大学生考研心理[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卓亮;林钟敏;;大、中学生自我学习期望心理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董及美;沃建中;潘洁;;中学生学习动机特点研究及常模的初步制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林钟敏;;大学生对学习的责任判断[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戴美林;慈建芳;;初中生双性化人格与交往归因特点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刘跃雄;方平;;初一年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基于认知动机理论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吕纪增;陈纪方;;中学生对学习成败归因的差异及影响因素[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李福军;王晖;施昕强;;归因风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兴华;;“课堂自觉辅导教学”实验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陶天强;;学业不良学生习得性无能教育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晓琳;中美少数族群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理论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侯淑萍;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在职教育问题的归因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王桂华;重庆市高校在校硕士生交往归因特点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陈效宏;对中学生问题行为责任归因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晓宏;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与元认知、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朱馨侬;无锡综合高中学生归因特点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聂晓飞;大学生归因方式、焦虑水平及其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邹敏;初中生的考试成败归因特点与归因训练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璀;贫困大学生归因特点与寻求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陈洁;大学生社交焦虑、自尊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72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67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