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与实证分析——来自江苏省的数据检验及其政策启示

发布时间:2017-08-25 21:14

  本文关键词: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与实证分析——来自江苏省的数据检验及其政策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教育投资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因果分析 结构分析


【摘要】:本文在对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江苏省的数据、运用Granger模型检验江苏省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运用Logit模型分析江苏省农村教育投资结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农村教育投资增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但是,农村教育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江苏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没有随着农村教育投资的增加而增长。江苏省的经验带来的政策启示:要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而且要调整和优化农村教育投资结构。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农村教育投资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因果分析 结构分析
【基金】:钱忠好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我国征地制度改革与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07BJY0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54;F323.6
【正文快照】: 一、前言自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研究人员就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的探讨。Summer(1981)、Schultz(1988)、Yang(1997)、Benjamin(2000)、KnightSong(1999)、赵耀辉(1997)、李实(2001)等人的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日益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非农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玉宇,邢春冰;农村工业化以及人力资本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的角色[J];经济研究;2004年08期

2 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J];经济研究;1997年02期

3 张林秀,霍艾米,罗斯高,黄季q;经济波动中农户劳动力供给行为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扬;;农民对子女教育投入的经济学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罗小芳;;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前景与出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冯姝娅;;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李欣;;教育、健康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8期

5 王毅杰,王微;国内流动农民研究述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陈凤兰;徐延辉;;社会排斥与农业从业人员女性化——以福建省东宅村为个案[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郭慧芳;;海南中部农民收入的灰色关联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王亚玲;石共文;;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动因探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9 张成君;;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基于某镇转移劳动力的案例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扶玉枝;朱磊;;农户从事非农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湖南省新化县农户的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森;;自选择、父母外出以及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表现——基于倾向分数匹配方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蒋永萍;唐斌尧;;妇女与经济研究综述[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郭其友;;居民劳动要素供给行为变迁的制度解释[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贺振华;;农户的外出行为、土地流转与土地配置效率的可能改进[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6 王金玲;;沿海地区人口职业流动的性别分析——以宁波地区为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杜德印;李强;;市场经济下社会管理体制研究——对北京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的调查研究[A];2005课题调研成果汇编[C];2005年

8 陈其安;肖映红;陈亮;;重庆边远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丁士军;陈风波;陈玉萍;;农户非农活动及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江汉平原农户为例[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李哲;丁士军;;江汉平原农户教育收益率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3 尹文静;农村公共投资对农户投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高月;我国农民工就业及其制约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务伟;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张世勇;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返乡农民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敬贤;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孙书青;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戴伦阜;营口市鲅鱼圈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蒲婷婷;陇南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文俊;河南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调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7 蒋春娟;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林军;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政府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吴殿鹏;山东省流动劳动力就业和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苗华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众;健康对非农就业及其工资决定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2 谭深;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J];社会学研究;1997年01期

3 黄平,E·克莱尔;对农业的促进或冲击:中国农民外出务工的村级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8年03期

4 金一虹;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J];社会学研究;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合行;杨凤龙;;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J];黄淮学刊(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2 孔祥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邱黎明;;建立目标责任制 扎实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和培训工作[J];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2002年01期

4 李治邦;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04年03期

5 周艳,樊毅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6 王小强;;循化县劳务经济的成长与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J];青海统计;2002年S1期

7 张传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成人教育的改革、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1996年08期

8 伍永贵;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许胜飞;;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分析及现实选择[J];北方经济;2007年07期

10 曾丽;;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延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张兴修;;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韩立岩;;基于因素与因果分析的经济预测模型[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4 徐辉;黎东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邓大松;孟颖颖;;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变迁:政策回顾和阶段评述——兼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6 李恒;;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移能力、转移模式与绩效评价[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瑛;;临床退药因果分析及其对策[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云善;黄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回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9 黄新飞;;贸易开放度、产业专业化和中国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廖淑凝;;陕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研究——基于军工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的协调发展[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庚秀 本报记者 金荣生;六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N];辽宁日报;2002年

2 尹永纯 刘乃山;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探析[N];大众科技报;2002年

3 李玲(作者单位:怀化市经济信息中心);关于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N];湖南经济报;2004年

4 王巧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何趋缓[N];中国信息报;2001年

5 王占林;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N];吉林日报;2002年

6 ;就业老“三碰头”遭遇新“三碰头”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突破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7 孙志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良景可期[N];中国信息报;2004年

8 记者 潘红;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初见成效[N];大同日报;2005年

9 汪小勤 田振刚;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N];经济日报;2001年

10 周天勇;人口流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石峰;基于扩展事件图的复杂仿真系统因果追溯分析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陶永勇;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李世峰;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许彪;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演化机制与提升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5 彭岷;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应急物资补货决策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玲玲;中国零售业上市公司股权价值的因果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骏;江苏省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扬州大学;2007年

3 郑红;“三农”问题人口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4 邢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建军;教育水平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D];湖南大学;2003年

6 许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7 林绍珍;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与对策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董奋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0年

9 邵明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兰荣禄;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轨迹与现实走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38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738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c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