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关于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理论探讨

发布时间:2017-09-01 05:40

  本文关键词:关于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理论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主体性 道德人格 道德教育


【摘要】: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塑造主体性道德人格,塑造主体性道德人格的道德教育即谓主体性道德教育。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掌握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身三大关系的基本道德准则,并培养学生相应的道德情感、道德需要、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直觉和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完满的主体性道德人格;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实践过程应该是连续性教育与非连续性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是道德哲学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有机整合而构成的互补体系;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方法体系应该是课堂道德教学与课外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教育的科技手段与艺术手段的协调运用。
【作者单位】: 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关键词】主体性 道德人格 道德教育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主体性小学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的批准文号为FEB011489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道德教育就是塑造道德人格的教育。理想的道德人格是什么?道德教育如何塑造理想的道德人格?我们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主体性小学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理论与实践探索。本文拟对我们建构的理想的道德教育,即主体性道德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双;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8 肖江;生态科学观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冷小青;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泽;;国外课堂教学改革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2 刘承q;;教学观的确立及其落实[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3 张显辉;曾晓彤;;师者“三心”——试论教师的道德人格构成[J];现代交际;2011年06期

4 张义泉;;论课堂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5 张海燕;;搬开科学学生观之路上的绊脚石[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6 李东材;;“六艺”教育对当代人格培养的启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7 申晓佳;;主体性学校管理模式初探[J];教育;2011年21期

8 周健敏;;从“占有”走向“生成”——论课堂生活的品质转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6期

9 管琪琪;楚绪磊;;面向“中国问题”的德育构建[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王爱菊;;教学冲突的类型学考察[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建军;;人的主体地位的发现与教育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谢水芬;;试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辩证观 兼论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3 郑国铎;;对马斯洛学生主体性思想及其活动论的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潘洁媚;;探索与研究主体性学习的网络型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白先同;郭志峰;;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黄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高速通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7 石伏平;张新蕾;;道德与心理的整合[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成功感[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陈学明;;试论青少年德育中的主体性缺失[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10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锡山市华庄高级中学 王惠东;“学生主体性”管理模式初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陈世珍;戒浮躁 弃肤浅 善学习 求真知[N];天津日报;2009年

3 刘炳学 何春华;主体性·效益性·艺术性[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 韩传信;教师是“会说话的教科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吴桂荣;尊重学生自由出发的自由选择[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福建省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余跃明;让课堂“活而不乱”[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东北师范大学 潘永兴;教育中的激励:一种教育自觉的理念[N];光明日报;2010年

8 陈伟民;人民大道现象[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曹中原;奇妙的角度[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曹中原;奇妙的角度[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唐智松;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振东;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7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颜士刚;技术的教育价值的实现与创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相学;学校如何管理课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娜仁高娃;向“场”而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雄;“慎独”德育意义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巧玲;主体性开放式动态系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兰军;主体性教育思想视野下的学校管理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劲;论人的主体性教育[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6 仇云龙;博客支持下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郝中超;对教育技术学在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价值的分析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曹炳志;教学中师生主体性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徐海蓉;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思考[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70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770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a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