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怎样才是有道德的人——从“道德伪善”反观学校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04 13:39

  本文关键词:怎样才是有道德的人——从“道德伪善”反观学校道德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道德伪善” 学校道德教育 道德动机


【摘要】:研究者Batson提出人类具有一种道德伪善的动机,即在道德表象的掩饰下追求自我利益,实验证实道德伪善普遍存在,借此反观学校的道德教育。德育中的认知倾向、精英化倾向、规训倾向及社会环境影响是导致伪善动机的主要原因。学校道德教育需满足主体的道德需要,提供真实的道德学习,并且改变传统的道德评价方式。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道德伪善” 学校道德教育 道德动机
【分类号】:G416
【正文快照】: 一、心理学“道德伪善”的实验研究道德伪善(moral hypocrisy),即在他人面前表现出道德的行为,但只要有可能,避免真正按照道德原则所需付出的“代价”。Batson最初用三个实验证明了“道德伪善”的存在,证实当自我利益与道德规则冲突的时候,人们具有实施“道德伪善”的动机,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孝如;道德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的伦理回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2 赵欢春;;基于动机与效果的道德能力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才明;论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杨巧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新探——以“自然权利”为视角[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3 王健敏;关爱教育的教学实施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李建华;论道德情感培育的目标指向[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艾兴,陈铮;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道德问题[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6 余涌;简析亚里士多德正义学说的矛盾[J];东方论坛;1999年04期

7 涂可国;儒家“中和”思想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的作用[J];东岳论丛;2004年06期

8 周慧;吴成钢;;弱者人权思想刍议[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刘建平;心理系统结构论纲[J];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10 马娟,陈旭,赵慧;师德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2 卓泽渊;法的价值总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庆东;自由意志的追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曹孟勤;生态伦理哲学基础的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9 徐庆利;功利主义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权利[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朝华;中学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的成因及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余文武;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失误的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杜国君;问题型中学生德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兴东;当前重庆市职业中学学生的道德问题及学校德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榕芳;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顾建亚;道德变迁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浙江大学;2002年

7 马晓冬;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的发展及其与道德行为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献梓;初级中学德育活动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邓春梅;切实提高新世纪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徐旭如;学校德育目标内容的分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年02期

2 金生,

本文编号:791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791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0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