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
本文关键词: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 价值判断 教师专业素养 教育评价 现代教师 教育教学 新课程改革 学生发展 评价能力 教育决策
【摘要】: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也是诸多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的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直接左右着对教学成效的认识、对教育目标的达成度的判断、对学生发展程度与水平的评判等,甚至影响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缘于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许多"无奈"的现实,笔者认为,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素养就成为解决新课程实践中"无奈"所必备的专业素养。
【作者单位】: 福建仙游师范学校;
【关键词】: 教育测量与评价 价值判断 教师专业素养 教育评价 现代教师 教育教学 新课程改革 学生发展 评价能力 教育决策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何谓教育测量与评价?至今也可谓是众说纷纭。纵观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加以分析,可以这样加以界定,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是个有着相互关联的概念,在许多时候可以等同使用。教育测量侧重于从量的规定性上对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其发展的程度与水平予以确定与描述的过程;教育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袭长城,柴全义;试论体育专业教学评价的时代特征[J];福建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2 章小辉,龙晓东;警察体育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3 胡森;黄致新;;物理设计性实验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徐一红;;略论成人高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易茜;刘南君;;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研究[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叶旭春,姜安丽;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决策能力测量工具的研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年04期
7 张翔;;新课标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8 沈小碚 ,童文学;素质教育评价观的形成及其特点[J];教学与管理;2003年06期
9 方银汇,潘洁婷;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0期
10 黄光扬;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健民;潘国屏;张荣华;;老年人生活方式对健康自我完好的影响[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许明智;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曾昭鹏;环境素养的理论与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金宗强;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与诊断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乐毅;学校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娴;多元智力的实证研究与物理教学的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7 张静平;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的编制及常模的建立[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莉明;注重职教特色 构建新时期开放型德育课程体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肖全民;素质教育评价机制试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孙会娟;中学物理教育中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田枫;中学生数学学习伴随性目标评价体系的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韩凝华;湖北省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调查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魏峗;中专物理网络教学资源探索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孝邦;外语形成性评价:从理论到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林雪芳;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与实验[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炳意;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卢怀跃;通过探究性化学教学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葆真;“共产党人与舆论问题”圆桌会议[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1期
2 T.L.罗宾逊,葆真;关于“科学与人”的论争——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一次讨论会[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6期
3 杜汝楫;;马克思主义论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及其联系[J];学术月刊;1980年10期
4 刘振瀛;日本近代文学中的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6期
5 谢明德;;浅谈文艺批评的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04期
6 庞巴;姜文彬;;评德雷著的《历史学的展望》[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1年12期
7 杨祯钦;名词解释[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3期
8 S.奥尔森 ,晓红;文学美学和文学实践[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10期
9 陆绯云;马克斯·韦伯[J];社会;1982年03期
10 罗伯特·H·梅伯瑞 ,吴季松;本期说明 高高兴兴地从事学习[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8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景春;;研究“三审制” 落实“三审制” 确保图书质量[A];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C];1998年
2 贾慧颖;;认知价值判断[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3 何苏;袁国君;;科技论文价值判断的信息量准则[A];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C];1999年
4 朱易安;;李白的价值重估——兼论李白的文化意义[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5 权海帆;;论文学评论的社会人生参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张永强;陈庆华;;一种基于AHP和委托过程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A];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罗爽;;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想教育价值取向[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8 阙道隆;;谈谈编辑价值观问题[A];论责任编辑的工作——中国编辑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C];2000年
9 金承光;;论类推适用及其逻辑特征[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李波;;虚拟与现实:网络文化的社会学解构[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1世纪贵州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静男;决策者要有点成本意识[N];工人日报;2000年
2 毛丹武 李玲;面临新世纪——文学史眼光如何“中国化”[N];文艺报;2000年
3 魏永征;把事实有无与意见对错区分开来[N];民主与法制;2001年
4 曲新久;国有资产刑法特别保护的价值判断[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马少华;性用品的价值判断[N];法制日报;2002年
6 田卉群;港剧好看的秘密武器[N];北京日报;2003年
7 华创证券 陈述云;如何进行可转债价值判断[N];中国证券报;2003年
8 魏晓娜;程序的正当性与判决的正当性[N];检察日报;2003年
9 吴承学;还原历史语境 接近历史真相[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姚洋;市场的局限[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崔诚恩;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周乔建;中国古代文学“教化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叶君;农村·乡土·家园·荒野[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岳彩申;论经济法的形式理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6 王凤霞;先秦两汉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其艺术显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黄琨;从暴动到乡村割据——中共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1927—1929)[D];复旦大学;2004年
8 乔玉光;危机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北方草原传统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汪青松;社会主义精神富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沈仲衡;价值衡量法律思维方法论[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疏恒;左右逢源与两难之间[D];安徽大学;2001年
2 朱幺武;论制度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韩宇胜;论法律的不确定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王传金;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马黎萍;中国报纸娱乐新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崔军;行为价值体系与城市空间系统[D];郑州大学;2002年
7 雷玉德;法律解释的客观性辩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郑春乃;敌意公司收购中的目标公司小股东权益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尚晨光;论无权处分[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王长发;合同解除溯及力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95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79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