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效能、归因方式与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之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应对效能、归因方式与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之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心理 应对效能 归因方式 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 求助态度 关系研究 心理问题 显著差异 心理求助 非独生子女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与应对效能和归因方式的关系,以及应对效能、归因方式和人口学变量等对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作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理论与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效能量表、归因方式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对福建省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女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比男大学生积极。(2)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要更积极。(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要积极。(4)应对效能、归因方式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高校心理健康应当面向全体大学生、特别针对特殊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归因训练和应对效能训练,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良好的应对效能,以期改善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和心理适应水平。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 应对效能 归因方式 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 求助态度 关系研究 心理问题 显著差异 心理求助 非独生子女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应面向全体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归因训练和应对效能训练,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良好的应对效能,以改善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和心理适应水平。当代大学生作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群体,常常会面临许多应激情境,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童辉杰;应对效能:问卷的编制及理论模型的建构[J];心理学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郝志红,梁宝勇,邵秀巧;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预测因素研究的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1期
2 陈文明,王真真,陈卫兵;飞行部队官兵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认同性调查[J];航空军医;2004年04期
3 刘立新;杨小燕;;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年18期
4 孟勇;试析高校特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年01期
5 余晓敏;江光荣;;心理健康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5期
6 江光荣;夏勉;;心理求助行为:研究现状及阶段-决策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7 邓志军,蔡水清;当前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特征、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余晓敏,江光荣;心理求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海信;梁宇颂;;大学生心理危机根源探索及预防策略[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晟;成年人饮食行为评价量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晓敏;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远;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曲晓丽;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之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4 董建红;以情绪教育为切入点实施高校发展性心理辅导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志强;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多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尹丽娜;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元认知问卷的编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薛朝霞;应对技能培训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应对能力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9 屈正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10 周慧;大学生应对效能相关因素研究及训练实验[D];苏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童辉杰;“非典(SARS)”应激反应模式及其特征[J];心理学报;2004年01期
2 王才康,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3 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年02期
4 陈树林 ,郑全全;中学生应激源、应付方式和情绪相关性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5期
5 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辉;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思想政治工作[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2 顾圣益;;试论控制论与学校体育管理过程[J];辽宁体育科技;1984年05期
3 吴常德;论大学教学方法的启发性[J];高等教育研究;1986年01期
4 张建中;;试析大学德育教师的劳动特点[J];现代大学教育;1986年01期
5 孙喜亭;;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J];教育发展研究;1986年04期
6 周志勇 ,梁钢 ,王凯华 ,刘俊;女大学生心理意向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1987年02期
7 孙宝志;;大学生的心理控制与思想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1987年03期
8 袁朴;;大学生心理初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1987年01期
9 张桂兰,徐克英;改革,给女大学生心理抹上了“风险”色彩[J];化工高等教育;1988年03期
10 赵敦煌;关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接近性[J];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广珠;;非师范院校心理学公共课教学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周春开;;关于高校心理咨询的思考——兼谈困扰大学生心理的几个主要问题[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何昭红;;社会信息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4 邓旭阳;郭晋林;王小玲;周曼云;李学海;;团体心理训练促进大学生个性与能力发展研究[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贾玉梅;;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实施构想[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郭爱昕;;越轨行为与大学生心理[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周平;;论学校教育中大学生心理缺陷的识别与矫治[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8 杜拥平;;略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面临的新问题[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刘志伟;张兴波;;高等农科院校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对策[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王勤;;理想与现实:新生心理适应的重要课题[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梦茹;如何调节现代人的心理失衡[N];光明日报;2000年
2 记者 靳玮;部分大学生有心理障碍[N];健康报;2000年
3 程守勤 邓旭阳;用心理剧开启心理疾病患者的心扉[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记者 吴芳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到底多少大学生有心理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吴芳和 通讯员 张灿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哪些误区?[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心理健康教育“瓶颈”在哪?[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杨新生;现形势大学生心理压力如何缓解[N];发展导报;2001年
9 邓柳洋(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学院中文学院);大学生怎样看待“隐私”[N];广西政法报;2001年
10 朱文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规范化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庆建;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静;安徽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3 王学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及其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平;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蒋强;汉族、回族、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程鲜彩;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郑州大学;2001年
7 刘卫春;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朱泳;大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篮球运动参与程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姚信;大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咨询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99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799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