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近十年来国内教育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7-09-07 04:22

  本文关键词:近十年来国内教育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国内教育 教育补习 回顾 展望 国内研究 近十年 我国教育 教育体系 中小学生 学校教育


【摘要】:教育补习作为一种"影子教育体系(shadow education system)",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近十年来,国内研究者从概念、形式、现状、归因和影响等方面对我国教育补习现象进行了广泛研究,政府有关部门也出台了教育补习的相关政策。但国内已有教育补习研究仍存在亟待后续研究拓展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作者单位】: 德州学院教育系;
【关键词】国内教育 教育补习 回顾 展望 国内研究 近十年 我国教育 教育体系 中小学生 学校教育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教育补习在国外被称为“影子教育体系(shadow education system)”,国外研究者对教育补习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持续繁荣至今,产生的大量研究成果已经或正在被许多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所参考利用,比如国际比较教育协会联合会主席马克·贝磊(Mark Bray)教授于1999年完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2 丁小浩;;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3 谢丽玲;课外补习:落实终身教育理念的必要措施——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外补习[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4 王建军;家教和学校教育:走不出的恶性循环[J];基础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5 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5年01期

6 吴开华,周耀;关于家教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1998年03期

7 楚红丽;;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消费支出内容与结构的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2007年02期

8 杨启亮;“家教”:一个教学论边缘的实际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5期

9 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6期

10 徐斌;家教中的法律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和海;马水红;张新明;;教育技术学的本土化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赵勇;;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9期

3 王冰;;家庭背景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5 刘慧珍;;社会阶层分化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王善迈;;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靳贵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机会的政策性因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吴春霞;;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改革面临的几个基本问题[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9 王惠娟;;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在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影响[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5期

10 张雅君;;教育起点的不公平与学校教育公平的实现[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东茅;闫凤桥;鲍威;;首都高等教育质量调查报告[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吴春霞;;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改革面临的几个基本问题[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3 薛海平;;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的实证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童宏保;;基于“木桶原理”的教育决策与政策设计[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赵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背景下的教学点作用分析——基于中西部六省的调查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陈平水;靳钰炜;;山西省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研究——从校际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刀福东;丁小浩;;家庭背景与大学生专业选择[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沈有禄;;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指标体系建构[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王远伟;;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中小学教育投入的水平与特征判断[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武玉婷;;我国家庭教育支出研究述评[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明成;中国普通高校专业选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刘自团;我国不同群体大一学生的择校原因差异之调查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罗刚;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价值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万恒;社会分层视野中职业教育价值的再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卫英;民族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7 王后雄;我国高考政策的公平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宇;我国高校财务困境成因与预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姜尔林;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邹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振华;教育公平视野下的西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就学资助制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曾正;孙中山教育公平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王瑞珍;基础教育视野下的高考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钟春连;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公平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燕;当代我国性别差异教育的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秀珠;论对农村教育文化补偿[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冯晓艳;美国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培坤;对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优化发展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谭琴;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平思想与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10 郑南辉;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均衡在广州市郊区的实践和探索[D];兰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宇,陈良q,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孙彩虹;重庆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消费支出差异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01期

3 卢阳;;小学生课外教育情况的调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2期

4 钟宇平,陆根书;收费条件下学生选择高校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5 杨琼;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支出的调查与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3年07期

6 魏新,邱黎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及教育支出负担率研究[J];教育与经济;1998年04期

7 钟宇平,雷万鹏;公平视野下中国基础教育财政政策[J];教育与经济;2002年01期

8 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5年01期

9 丁小浩;薛海平;;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义务教育支出差异性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年04期

10 雷万鹏,钟宇平;中国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实证研究:1985-1999[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春,马俊;知难而进实现目标 趋利避害迎接挑战——2001年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回眸与2002年展望[J];江苏统计;2002年03期

2 杨鸿语;鸡西市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探索;2002年11期

3 康宏;广东高等教育20年回顾与展望[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杨国旗,余小燕;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王春喜;世纪之交省属高校教学管理的回顾与思考[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6 信乃诠;中国农业科学技术:过去和未来[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李希孔;河北农大图书馆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1999年03期

8 吕明珍;对我校档案工作的回顾及展望[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3期

9 黄茂龙;世纪之交——遗传工程的回顾与展望[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赵群义;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德启;赵之枫;;中国民居学术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A];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C];1999年

2 汪德涛;;对摩擦学研究与应用的回顾与展望[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2年

3 谈玉坤;;我国轮胎工业的现状和展望[A];全国线材深加工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5年

4 李香美;李香玉;;烟台科技情报(信息)事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5 唐少华;;广西气象通信发展回顾与展望[A];2002年广西气象电子专业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刘震;;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庆奎;高维军;;自然科学博物馆陈列史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西部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C];2005年

8 何熠峰;黄善和;;飞来峡船闸管理回顾与展望[A];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年会论文交流论文汇编[C];2005年

9 卓宝熙;;铁路工程勘测技术回顾与展望[A];2006年铁道勘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忠文;孙宁;;我院城市轨道交通咨询产业发展的启示与展望[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展望网络的下一代[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方位 编译;展望二十一世纪[N];大众科技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王蕴祥;展望“十五”:未来如何面对[N];人民代表报;2001年

4 吴敏;“留学热”折射国内教育认同度低[N];中国妇女报;2005年

5 语嫣;海外品牌杀进国内教育市场[N];中国商报;2004年

6 博昆;通用高层展望行业未来[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7 郗茜丁;展望网络时代教育[N];辽宁日报;2001年

8 ;展望数据存储未来[N];人民邮电;2001年

9 郭心义;2001年国内大米市场回顾与2002年展望[N];粮油市场报;2002年

10 李艺;数字整合下的媒介群体展望[N];中华新闻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若春;“他者”的眼光——论北美汉学家关于“诗言志”、“言意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超;MIMO系统中的球形解码算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龙桂鲁;质子—中子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及其各种极限[D];清华大学;1987年

4 顾时贵;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杨冀平;急性脑梗塞中、西医研究概况和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刘洋;公司治理结构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周永霞;再生障碍性贫血证型分布及活髓片抗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胡勇;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孙卫斌;纳米羟基磷灰石诱导人牙周膜细胞骨化分化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湘屏;新疆改革开放以来汉维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D];新疆大学;2005年

2 杨梅;劳动教养制度的现状与展望[D];郑州大学;2005年

3 赵红姬;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研究回顾及展望[D];延边大学;2005年

4 庞汝琴;汉语口语教学的回顾与前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丹;吉林省职业教育回顾、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6 邵文波;生育权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7 李大恒;回顾中反思[D];山东大学;2006年

8 陈国战;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回顾与反思[D];山东大学;2007年

9 马福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甘肃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回顾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雄才;社区矫正简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07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07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b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