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战略地位与新的奋斗目标
本文关键词:教育的战略地位与新的奋斗目标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七大把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对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更加突出全民教育目标,更加突出教育质量目标,更加重视教育系统的功能目标,更加重视教育的现代化程度。我们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大的基本精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小康社会 教育战略地位 教育发展目标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我们“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更高层面上确立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富荣;从解读农村教育到反思“三农”问题——教育破解农村发展难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方金友;;当代安徽社会阶级阶层的演进[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4 王泽强;;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安徽人口发展战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成祖松;;农民流动的制度惰距特征与制度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6 江小容;;新农村建设思路下的农民工群体贡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7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8 吴新生;晋新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9 李德孝;;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剩余劳动力转移[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10 吴秀娟;;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航;;家庭环境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的调研报告[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杨迎秋;;高等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及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帅;魏建;;村民自治的挑战:空心化、村干部激励不足与自治行政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蒋美华;柴丽红;;女性商业服务业员工的职业变动[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蒋美华;;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内女性办事人员的职业变动[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胡建国;;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体系的性别建构[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宋圭武;;女性农民工问题研究与思考:以甘肃为例[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赵聚军;;福利刚性、市场、区域差距与人口结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红涛;;强势与弱势分割——信息传播资源分配结构的动态观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彭亮;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9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耿百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京京;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宏伟;政府在农民工社会流动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夏伟;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学历培训的研究与对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郑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嬗变与评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平;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整合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周丽;产业结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贤明;论实现小康社会教育发展目标:比较的角度[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2 ;怎样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J];时事报告;2002年12期
3 李永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教育发展[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4 赵廷彦,袁玉山;试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个认清”[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张铭,黎见春;人民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云德奎;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J];前沿;2003年01期
7 任丽卿;新世纪的战略规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8 宋玉玲;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J];大庆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9 彭腾;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李膺;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而努力[J];甘肃教育;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注重对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A];北海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白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新发展[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后记[A];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策研究[C];2004年
4 李强;;社会分层与小康社会[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5 庞尊丽;;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几个问题的思考[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北海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A];北海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延江;刘勇;高峰;;小康社会矿山安全发展战略目标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张宝通;;陕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路[A];2003年陕西经济社会蓝皮书——陕西经济发展对策与建设[C];2003年
9 李玉华;;北海率先迈进全面小康社会的若干思考[A];北海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洋;;浅论小康社会安全文化建设[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泉;中国向小康社会又迈一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中央党校副校长 李君如;我们心中的小康社会[N];经济日报;2000年
3 本版撰稿 王晖军 嵇长青 邹平 陈跃 吴俊 周莹 许燕茹;“三大步”奔向新目标[N];扬州日报;2008年
4 邵 斌 特约记者 裴 莉;营养立法是小康社会的必需[N];大众科技报;2003年
5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 丁晋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N];珠海特区报;2010年
6 乃东县委书记 谢宗孝 县长 占堆;举全县之力 建小康社会[N];西藏日报;2003年
7 记者 晁君杰;今明两年我市将全面推开小康文明工程[N];定西日报;2008年
8 ;为在兵团率先步入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N];石河子日报(汉);2010年
9 本报记者 蔡金魁;中国迈向小康社会[N];华夏时报;2002年
10 谢亦森;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为建设文明和谐小康的幸福宜春而奋斗[N];宜春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书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小康社会[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刘海春;我国小康社会休闲教育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3 朱玉福;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法规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王国升;区域农村发展差距趋势与成因分析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新杰;论小康社会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关系[D];复旦大学;2005年
6 郝清;城市农民工人力资本转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7 郝风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城市文化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徐佶;小康社会珠江三角洲城镇居民休闲体育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9 王承宽;21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姜怀忠;从毛泽东“大同”理想到邓小平“小康”社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瑞英;小康社会与农民问题[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2 袁光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哲学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劲;社会主义社会小康文化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揭建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吴文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范宇竹;人的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马文海;新时期小康体育的内涵、特点及其构建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8 刘虹毓;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孙莹;小康社会的体育休闲娱乐产业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罗勇;小康社会政治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25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25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