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方程与中国农村儿童入学的决定因素
本文关键词:结构方程与中国农村儿童入学的决定因素
【摘要】:中国农村儿童的入学率和辍学率到底是多少?哪些因素导致儿童辍学?家庭、社区和学生个人等诸方面因素作用辍学的路径是什么?使用2006年中西部地区20个县908名儿童的截面数据,运用SEM方法,考察教育供给、家庭教育支持、儿童在校表现和儿童失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教育供给和儿童在校表现显著影响儿童失学,家庭教育支持对儿童失学不存在直接影响。通过儿童在校表现这一中介变量,教育供给和家庭教育支持同时间接作用于儿童失学。
【作者单位】: 黄冈师范学院农村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失学 学习表现 教育供给 家庭资源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结构方程与中国农村儿童入学的决定因素,项目编号:06JA88003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项目的政策效应分析》项目组资助,项目编号:20070410950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实现全民教育是中国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全国有80%以上的小学和64%以上的初中在幅员广阔、地理和文化差异甚广的农村地区[1],要控制学校和动员每家庭按时将子女送入学校,实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边缘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国英;我国辍学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萧今;;农村教育和培训应为社区建设服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邱兴;以色列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冰冰;初中辍学问题的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罗汉书;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刚成;闫世笙;;中国西部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2 沈祖超;阎凤桥;;社会分层对于高等教育分层的影响——西安民办高校学生家庭背景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3 董云川;张建新;;少数民族聚居省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探讨——云南高校实证调研报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4 李兵;生育行动的一般理论——“理解人口学”初探[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闭健辉;我国农村性别偏好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J];桂海论丛;2003年05期
6 邹为诚;石涛阳;张少林;陈思yN;;家庭背景对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影响[J];国外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7 郭丛斌,丁小浩;高等教育跨越职业代际效应的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8 陈友华;方长春;;社会分层与教育分流——一项对义务教育阶段“划区就近入学”等制度安排公平性的实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9 李丽媛;;当前教育体制对弱势群体子女社会流动的制约──以弱势群体子女个案访谈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12期
10 王远伟,高巍;社会分层、高等教育与职业选择[J];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兆山;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时代价值——科技革命视野中人的解放问题探索[D];清华大学;2004年
2 丁金泉;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海云;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4 王艳霞;课程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定东;市场渗透中的利益关系协调[D];吉林大学;2007年
7 吴宏超;我国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薛欣欣;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占霞;转型期我国政府在促进教育公正中的职能定位[D];河南大学;2007年
2 李艳丽;教育公平视野下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入学机会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秦阿琳;社会分层对教育消费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韩东;中国个人收入差距与政府调节[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5 刀福东;傣族中学生个人高等教育需求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晓明;湘桂黔边山区少数民族农民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海燕;社会分层视野下的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丽丽;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景婷;阶层资本对子代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石涛阳;家庭背景对上海市基础英语教育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红;世界义务教育遭逢挑战──当今辍学现象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2 萧今;增加教育投入的困境及政策建议——中西部两县经济资源的筹集与分配案例研究[J];财贸经济;2004年03期
3 张海燕;关于中小学乱收费问题的法律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刘红;略论加强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熊丽英;中国贫困文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尹力;浅析义务教育法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7期
7 王辉;我国中小学教师无度惩戒现象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0期
8 阎立钦,曾天山!教育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北京100088,刘芳!教育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北京100088,马晓强!教育理论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88;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9 谭晓玉;当前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价值取向:若干问题与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10 林潼;西部农村初中高辍学率的经济分析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冲;“放弃的收入”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失学问题[J];农村经济;2003年10期
2 翟立群;;兰州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马建福;陶瑞;;关于解决农村贫困地区女童失学问题的建议[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4 魏新;;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质量管理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年01期
5 朱新根,王秀玲;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失学或辍学原因的调查分析[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徐东;;西部农村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7 刘芳,曹冬梅;教育消费观念的申辩——关于教育消费的两点辨析和两个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2期
8 江海峰;;流动≠失学[J];西部大开发;2006年06期
9 程金亮;;从个人教育成本—收益模型看我国农村教育中的失学问题[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10 刘芳;曹冬梅;;教育消费观念的申辩——关于教育消费的两点辨析和两个趋势[J];民办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之顼;杨振宇;荫士安;;不同性别中学生青春期前后学习成绩变化的分析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五届妇幼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平;千方百计改造中小学危房 绝不让一个孩子因困失学[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2 记者 冯瑛冰 苏会志;别让这些孩子失学[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3 本报记者冯颖平 金海忠;城市化,,化出教育新亮点[N];浙江日报;2002年
4 ;义务教育再努力[N];人民政协报;2002年
5 陈春花;学生有变化 老师最动心[N];西藏日报;2003年
6 陈兰生;教育为什么穷[N];发展导报;2001年
7 任何;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N];四川政协报;2001年
8 马美菱;未成年人患上“时间缺乏”症[N];文汇报;2004年
9 ;学校学费高 学成没“奔头”[N];发展导报;2000年
10 于德福;陈汉民;荆襄教育还能撑多久[N];中国矿业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翟立群;外地来兰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40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40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