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社会支持相关研究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社会支持相关研究
【摘要】: 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大大增加了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接踵而来的是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数量随之增加,高校家庭贫困学生已经成为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但是当贫困生的数量不断扩大的同时,贫困女大学生的基数也越来越大。她们不仅要面对贫困所带来的经济压力,还有来自家庭、学习、人际关系、就业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承受着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压力。探讨和研究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再是一个家庭问题,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其主观幸福感水平如何,这都是需要全社会来关心的焦点。 本研究侧重于对陕西省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以了解贫困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为增进其心理健康进行尝试性探讨研究,所采用的量表包括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几方面问题:1.贫困女大学生与非贫困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2.贫困女大学生与非贫困女大学生在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可能存在差异;3.贫困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社会支持存在一定的相关。 文章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 1.贫困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女大学生,并且在各人口统计变量上贫困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差异不显著。 2.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明显低于非贫困女大学生,并且来自城市和农村的贫困女生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的年级对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也没有显著差异。 3.贫困女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而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没有相关性。
【关键词】:贫困女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人格 社会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引言9-10
- 2.文献综述10-26
- 2.1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10-22
- 2.1.1 主观幸福感的界定10-13
- 2.1.2 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和结构13-14
- 2.1.3 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各种理论14-18
- 2.1.3.1 目标理论14
- 2.1.3.2 期望值理论14-15
- 2.1.3.3 判断理论15
- 2.1.3.4 人格—环境交互作用理论15-16
- 2.1.3.5 活动理论16
- 2.1.3.6 自上而下的理论16-17
- 2.1.3.7 自下而上的理论17
- 2.1.3.8 动力平衡理论17
- 2.1.3.9 适应和应对理论17-18
- 2.1.4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18-20
- 2.1.4.1 国外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研究18-19
- 2.1.4.2 我国国内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研究19-20
- 2.1.5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20-21
- 2.1.6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21-22
- 2.2 关于贫困大学生群体的相关研究22-25
- 2.2.1 有关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22-23
- 2.2.2 有关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23-24
- 2.2.3 有关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24-25
- 2.3 关于贫困女大学生群体的相关研究25-26
- 3.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26-28
- 3.1 问题的提出26-27
- 3.2 研究意义27-28
- 3.3 研究假设及内容28
- 4.研究设计28-30
- 4.1 研究对象28
- 4.2 测量工具28-30
- 4.3 测量方法30
- 5.研究结果30-35
- 5.1 贫困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结果30-31
- 5.1.1 贫困女大学生与非贫困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30
- 5.1.2 不同年级对贫困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30-31
- 5.1.3 不同专业对贫困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31
- 5.1.4 不同来源地对贫困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31
- 5.2 贫困女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研究结果31-34
- 5.2.1 贫困女大学生人格研究结果31-32
- 5.2.2 贫困女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结果32-34
- 5.3 贫困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结果34-35
- 5.3.1 人格因素对贫困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34
- 5.3.2 社会支持状况对贫困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34-35
- 6.分析与讨论35-40
- 6.1 贫困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分析35-36
- 6.1.1 贫困女大学生与非贫困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差异35
- 6.1.2 从人口统计角度分析贫困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35-36
- 6.2 贫困女大学生与非贫困女大学生各个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36-38
- 6.2.1 两者在人格因素上的比较研究36-37
- 6.2.2 两者在社会支持状况上的比较研究37-38
- 6.3 贫困女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38-40
- 6.3.1 贫困女大学生的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38-39
- 6.3.2 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39-40
- 7.结论与建议40-42
- 7.1 结论40
- 7.2 建议40-41
- 7.3 研究展望41-42
- 参考文献42-47
- 附录47-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无言;;幸福指数中的创新虚与实[J];创新科技;2011年06期
2 赵勇;;谈高职专科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才智;2011年17期
3 于家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以金华地区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彭小红;郑谊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5 朱晓坤;翟瑞龙;;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心理控制源关系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8期
6 艾桃桃;欧阳明昆;雷湘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年03期
7 贺天庆;;中专新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5期
8 张小丽;;大学生焦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7期
9 隋华杰;冷皓凡;;失地农民与一般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对比调查研究[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10 李彩娜;席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害羞的关系[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小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玲;;潍坊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4 朱伟;陈国法;王催春;;大学生依恋、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东宇;;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进;;主观幸福感概念、测量及其与工作效能变量的关系[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耿勇;孔燕;陈利;;戒毒所护士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刘英;董强;杨清波;张文林;刘阳;;368名卫生离退休卫生人员主观幸福感调查[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梅江英;刘文;李艳;;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游美琴;苗元江;朱晓红;;经济与主观幸福感[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所研究员 杨宜音;人的主观幸福感从何而来[N];北京科技报;2005年
2 宗闻;高学历高收入年轻女性主观幸福感最低[N];消费日报;2010年
3 山东省委党校人才测评与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主任 邢占军;幸福是一种飞翔的体验[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董为柏;维护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王益明;测量幸福[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肖峰;“幸福感”的若干双重属性[N];光明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蔡虹;十大幸福城市:北京因何落选?[N];北京科技报;2009年
8 倪柏明;2008,你的“幸福指数”有多高[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9 张艳;北京首次公布幸福指数[N];中国改革报;2006年
10 刘欣华;谈幸福[N];吉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曹大宇;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曲元;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余宏;上海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知识型员工主观幸福感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田振敏;白领青年的社会资本现状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谭海燕;老年人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玲玲;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5 张敏;乌鲁木齐健身俱乐部成年超重肥胖人群身体自尊、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毕荣;知识型员工主观幸福感与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赵秧;辽沈地区信众宗教信仰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倩;乡村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董凤洁;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黄桂姣;生存型主观幸福感指标体系确立及量表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80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80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