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关系
本文关键词: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关系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道德教育总是与社会文化建设息息相关,通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营造实现道德之教化,这便是中国传统德育的一大特色。文化需要在长期不懈的仪式活动中去积淀,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孕育与道德教化之间的深层关联,而其中介环节便是仪式活动,因而学校德育建设应当重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211"工程办公室;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德育教育 价值观
【基金】:2007年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课题号:2007辽社科联LSLKTSYX-25)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122;G410
【正文快照】: 一、何谓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意义非常广泛的词。“文化”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对文化的定义已达几百种。在中国,“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易传》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简言之,即是以人教化,以伦理教化。在两汉时,“文化”成为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先伍;庄子智慧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戴建平;《列子》自然观初探[J];中国道教;2002年01期
3 陈良运;找到古代文论现代阐释的一把钥匙——从童庆炳《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说[J];东疆学刊;2002年03期
4 常新,王春枝;科技与人文关系在中国历史的演化轨迹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蔡宝刚;私有产权保护的意义追问——以“李约瑟难题”的法律解答为例[J];法学评论;2005年03期
6 谭盛凤,白志武;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在科技史上的应用——从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谈起[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7 马建辉;科学化:文学理论现代性的必然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刘洋;时间观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J];华中建筑;2003年04期
9 靳德明;现代生态哲学与先秦道家的自然观[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祝水富,邓联合;庄子技术哲学思想的关键范畴和内在维度[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江心力;二十世纪前期的荀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5 田延峰;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6 战佳阳;道家、道教与《黄帝内经》[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7 赵长林;科学课程及其变革的社会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9 戴建平;魏晋自然观研究[D];南京大学;2001年
10 童恒萍;墨家与中国古代科技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峰;关于西方科学和宗教的关系问题研究——围绕人的问题进行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邓绍根;《万国公报》传播近代科技文化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罗一涛;墨家的科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4 黄金海;中印两国科技发展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5 曾业桃;轴心时代的中国人性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艳鸽;现代反科学的认识根源及其社会危害[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朱哲;基于数学史的数学教育现代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8 董彦皓;中国传统心理治疗思想特色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桂英;从传统与现实看我国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树英;道家的心身观及其与现代心理治疗学的比较[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之纯;;谨防传统文化“山寨化”[J];黄金时代;2011年03期
2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J];中小学管理;1997年04期
3 ;雅俗共赏,草堂诗意升级[J];西部广播电视;2011年09期
4 韩凤冉;;传统文化要传承更要传播[J];出版参考;2011年18期
5 ;青年学者狠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6期
6 肖百容;;道佛成悲儒成喜——传统文化的现代形象探析[J];文学评论;2011年04期
7 钱斌;;关于和谐文化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4期
8 陈华;;多元文化背景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传承[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9 黄昏;夏芳;;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10 李媛;;传统与现代的链接——论传统文化在现代人文环境艺术中的启发[J];前沿;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佳;;传统文化与社区先进文化建设[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2 陈沛沛;杨枝青;杨杏林;张晶滢;肖芸;苏丽娜;;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思想造就了“海派中医”[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缪品枚;;畲族与闽东传统文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4 冯敏;;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与改革[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5 田峰;;传统文化与晋江文化的现代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孙媛媛;张小平;;谈色生“辉”——论中国五色的象征意义[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韦英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金英;;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变迁——以安顺屯堡文化为例[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东阳;高申春;;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意义[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黄学良;;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初探[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远理;继承哪一个传统文化[N];贵阳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成群;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N];河北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董宏君;冯其庸:让传统文化给我们自信[N];人民日报;2005年
4 ;传统文化融和谐[N];人民日报;2005年
5 刘江 刘洋;炫耀性燃放,,是在败坏传统文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本报记者 韩晓飞;传统文化有望步入复兴之旅[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凡文;我们如何保卫传统文化[N];西藏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金晓峰新标;德育教育永续“北大荒精神”[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9 杨彦红;传统文化,要保护更要继承[N];保定日报;2007年
10 张 立;传统文化的真实酵用[N];陕西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海英;朝鲜民族稻草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东e
本文编号:883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88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