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教育制度的变化
本文关键词:清代教育制度的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官学化 义学 国子监 科举制度 教育制度 书院 清代 私塾教育 科举考试 教育体系
【摘要】:清朝在很多方面都沿袭了明朝的教育制度,但也进行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央官学方面,在国子监增建辟雍,设置不同类型的学校,开设特别的课程。地方教育体系方面,清代书院官学化程度更高,私塾教育成为科举应试的预备性教育。在科举考试方面,清代科举防范措施完备,场规周密,对考试舞弊者的处罚较重。尤为突出的是这一时期的教育已成为科举制的附庸,教育完全为科举服务。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官学化 义学 国子监 科举制度 教育制度 书院 清代 私塾教育 科举考试 教育体系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清代教育制度基本沿袭明制,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类。清朝在中央设有国子监、宗学、觉罗学和八旗官学,在地方设有府、州、县学,社学和义学。官办的府、州、县学(即为官学)和独立于官学系统之外的书院以及里甲和私塾教育共同构成了清代地方教育体系。虽然清朝在很多方面沿袭了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薛梅,程为民;清代私塾教育及其在《红楼梦》中的体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杨晓霞;科举与教育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五一;试析明后期财政危机的根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纪慧娟,宗韵;明代驿递夫役佥派方式之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赵崔莉;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戴卫东;略论明代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中的弊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梁仁志,俞传芳;明清侨寓徽商子弟的教育科举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国勇;明代大同镇述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张希林,张希政;恢复重建京师大学堂的张百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8 王桂清;从“三言”“二拍”中商人入仕途径看商人的官本位意识情结[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9 徐林;明中后期狂士的社会交往生活与江南士林风气[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10 徐楠;新思潮萌生期的进取与彷徨——祝允明思想述评[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光;;清末王府宴客、饮食研究[A];清代王府及王府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军;;清代王府研究综述[A];清代王府及王府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涛;;《五礼通考》“丧礼门”编纂评析[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陈鸿森;;《清史列传·儒林传》考证[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刘丹;;喻嘉言的早期生活历程对其医学思想的影响[A];全国第二届喻嘉言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田澍;;明代八股文略论[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8 李细珠;;倭仁与道咸同时期的理学[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李帆;;清代中期文化学术的总体走向与理学的命运[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朱圣钟;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陆远权;重庆开埠与四川社会变迁(1891—1911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再华;晚清时期的文学与经学[D];复旦大学;2003年
5 潘峰;明代八股论评试探[D];复旦大学;2003年
6 王瑞平;明清时期云南的人口迁移与儒学在云南的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蒋金星;《清代xC卷集成》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姜国钧;教育盛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范正义;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为中心的个案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祖法;大规模选拔性教育考试作弊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石焕霞;科举作弊及其与科举制度功能的异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谢琦;瘟疫与晚清广东社会[D];暨南大学;2001年
4 王晓顺;龚鼎孳贰臣心态与诗歌创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5 费秋香;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地方官制改革(1901—1911)[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赖玉芹;论康熙帝的科技管理思想及举措[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爱波;论归有光的抒情散文[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谷秀梅;《皇极声音文字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影;论元明清爱情婚姻剧的发展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金连;晚清新式军事教育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海峰;“科举学”的世纪回顾[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怀章;关于报告文学的写作[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范际燕;电影《武训传》批判的意义和经验[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3 ;不能拿公款上腰包[J];安徽教育;1981年03期
4 春凌;开展“五讲”“四美”活动 建设精神文明讲座 第一讲:学校要树立文明礼貌校风[J];安徽教育;1981年05期
5 刘知渐;略论柳宗元的文—道观[J];零陵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6 交戋;柳宗元的研究[J];零陵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7 王仲镛;略说成都杜甫草堂三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8 王展飞;认真学习共产主义学说,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J];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06期
9 高家望;《中图法》文学类若干类目辨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10 范际燕;第四次文代会以来文学思潮鸟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英方;;学术思想的先驱者——忆顾功叙与傅承义的一次学术思想交流[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2 魏永竹;;台湾朱子崇祀[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朱子文;;英国强占香港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强昱;;李荣重玄学思想述评[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5 汪伟国;;迈入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等联合举行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丁兴标;;面对缤纷社会 激扬清新思潮——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组织专题研讨[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组织理论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汪伟国;;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等专题研讨[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黄军甫;孙力;;科社理论开启新篇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丁兴标;;创建学习型城区的理论与实践——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等举办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雨时;满族教育概览[N];吉林日报;2000年
2 ;学习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N];人民日报;2000年
3 邢贲思;禅宗和佛教的改革[N];学习时报;2000年
4 张志洲(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问题研究所);主权的未来:概念与现实[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5 ;澳门将继续加强社会福利工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6 薛东;深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社会因素”[N];福建日报;2003年
7 ;第12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发言摘登[N];光明日报;2003年
8 俞思念;革命生涯 学者风范[N];光明日报;2003年
9 于向东;加强思想作风和学风建设[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3年
10 记者 王强 徐风;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召开理论研讨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N];吉林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启发;明代公案小说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马增强;《仪礼》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3 方笑一;北宋新学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青林;当代日本大众文化管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朱明建;论五四新文学的现代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符杰祥;暴风雨中的歌唱[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朱丹琼;《肇论》初探[D];西北大学;2002年
5 杨高平;板块与反讽[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6 聂新艳;句法象似性及其在文学中的文体效果[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7 周晓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汉族民歌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邵成军;文学翻译批评的理论框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9 刘洪彩;河北、山东地区北朝半跏思惟造像及对海东地区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10 张春生;两宋官学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11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1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