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含义的哲学辨思
本文关键词:教育目的含义的哲学辨思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目的 教育精神 哲学 含义 认识论 本质属性 概念内涵 教育功能 研究 教育目标
【摘要】:
【关键词】: 教育目的 教育精神 哲学 含义 认识论 本质属性 概念内涵 教育功能 研究 教育目标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王晨光、谢利民在《东北师大学报》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当前研究教育目的的主要意义有二:一是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育目的的概念内涵和本质属性;二是从认识论角度探讨达成教育目的的基本脉络和途径。教育目的是一种主体指向的学术范畴,包含着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体系。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伟花;;论哲学视域中人的教育与幸福[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2 王晨光;谢利民;;教育目的含义的哲学辨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纪阳辉;;文化教育与社会和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9期
4 ;教育目的含义的哲学辨思[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李璐;教育学中的伦理学问题初探[J];九江师专学报;1989年Z1期
6 张云伟,李慧萍;重新审视和调节教学中的几个基本关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7期
7 吴晓丽;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启示[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曹永国;韩绮君;;人的终结和教育目的: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意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9 安超;安涛;;杜威,离中国有多远——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07期
10 谭敏;范怡红;;西方当代全人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瑞;;由教育目的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肖凤彬;;从社会存在看教育目的的演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3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许梦瀛;;论荀子的教育目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李孟星;;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功能[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李文赞;;构建和谐教育的思考[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7 姚家群;;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蔡芳;罗祖兵;;教育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目的——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现实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刘锡印;;科普展品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A];2004年科技馆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4年
10 耿淑玲;伍成泉;;从《抱朴子外篇》看葛洪的世俗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瑾;一条走廊也能达成教育目的[N];成都日报;2009年
2 翟建会(作者单位系泽州县下村镇中学);教师要把育人放在重要位置[N];科学导报;2006年
3 肖擎;让教育的价值观明确起来[N];长江日报;2005年
4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 黄向阳;德育:淡化“工作意识”强化“目的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卢国华;奇思妙想展智慧[N];闽北日报;2009年
6 本报评论员;确立三个支点 明确教育目的[N];检察日报;2000年
7 胡 杨;给学生法治待遇[N];经济参考报;2005年
8 枫溪区云光中学 蔡彬;美术欣赏课中的审美素质教育[N];潮州日报;2008年
9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 单中惠;走近外国中小学教育[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沈峰;给学生申辩的权利:一种看得见的民主[N];工人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惠淑;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目的需要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留;论美国学校体育课程的生命关怀[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4 汤广全;自由与和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冯青来;文化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喜娟;美国综合高中发展危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洪伟;当代中国中小学纪律实践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龙藜;文化视野中的藏区小学与社区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赵崇乐;体育审美教育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叶;民族文化视野中教育目的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人性论认识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姚永萍;四川省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学生教育目的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方建锋;论影响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主要原因[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鸽飞;20世纪下半叶美国中等教育目的的演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燕军;中美教育目的的取向之比较分析—个人、家庭、国家教育目的的视角及其整合[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卢珊;卢梭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景霞;刍议教育中的惩罚[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平功波;布列钦卡教育科学思想述评[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55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55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