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后现代课程论者对泰勒原理的误判

发布时间:2017-10-04 08:19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课程论者对泰勒原理的误判


  更多相关文章: 泰勒原理 后现代课程 行为目标 教育目标 目标模式 斯坦豪斯 课程理论 课程与教学 批判 论者


【摘要】: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泰勒原理 后现代课程 行为目标 教育目标 目标模式 斯坦豪斯 课程理论 课程与教学 批判 论者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泰勒原理(Tyler Rationale)由相互依存的课程编制原理和课程评价原理组成。“在课程理论中,没有比目标模式所引起的争论更多的理论了。”这里的目标模式,指的便是泰勒原理。的确,泰勒原理产生以来,人们对它褒贬不一,而一批后现代课程论者的批判尤为刺耳。在他们种种的批判之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华;走向课程理解:西方课程理论新进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青,孙凤梅,宋敏,王立华,李为人,潘进;大学物理学习成绩评价方式多样化的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范兆雄;论美国课程研究方法的主流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4 刘育锋;论职业导向的职业技术课程开发模式──美国职业技术课程开发方法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6期

5 林向阳,黄汉升;论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筛选机制和评价模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林向阳;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调研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7 鲍同梅;从课程实施的视角看教师课程自主权[J];北京教育;2003年Z2期

8 郜岭;;试析课程开发理论关注的基本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申仁洪;现代科学观及其教育表象[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王骥;课程评价改革趋势探微[J];成人教育;2004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7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郭宝仙;英语课程组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勤;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晓军;校本课程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 林育真;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旅游职业学校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李良刚;论熟练型教师的专业提升与自我超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罗尧成;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8 田燕;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郑和;个性课程:本体论追问[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华;诠释学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华;活动课程的“概念重建主义”理论探究[J];全球教育展望;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明东;;拉尔夫·W·泰勒与“泰勒原理”[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年04期

2 陈侠;再谈课程原理[J];课程.教材.教法;1989年04期

3 施良方;;西方课程探究范式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年03期

4 张伟;“泰勒模式”述评[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5 王鉴君;课程目标与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1996年10期

6 陈扬光;英国现代课程论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7 綦春霞;面向新世纪的课程理论——美国 Patrick Slattery 的后现代课程思想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8 张文军;后现代课程观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4期

9 陈建华;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10 黄忠敬,李晓军;当代国外课程设计模式述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纳斯·F.索尔蒂斯(作者系原英文版编辑);后现代课程观[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郭晓明;重新审视教材的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李如密(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探索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成果[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岳刚德;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下的课程话语[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石为华;沉湎怀特海[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陈晓波;课程愿景:我们的美好期待[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陈晓波;学前教育的“昨天”[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蔡可;新世纪的语文课程改革究竟是怎样?[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顾晓鸣;校长们能否多做点功课[N];科学时报;2006年

10 吴宗杰;教师的发展和解放之道[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许凯;论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晓;STS教育视野中的物理课程构建[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灵芝;后现代课程观及其在中国的适切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牛波;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丁昕春;作为方法:音乐与美术的学科交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义;4R理论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静;教育技术发展的后现代解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69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69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c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