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论教育过程公平

发布时间:2017-10-05 16:31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过程公平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过程公平 差异对待 平等对待 伦理


【摘要】: 教育公平的问题域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的教育公平是教育系统整体的公平,主要是指教育资源分配中的公平,大多属于物质层面的公平,考虑的是群体的利益,是一个站在社会学立场上提出的社会问题;微观层次的公平主要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公平,也就是本文所谈的“教育过程公平”,它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发展施加影响、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方式中存在的公平,属于人的层面的公平,针对的是学生个人的发展,是一个站在教育学立场上提出的教育问题。宏观层面的公平为教育过程公平消除障碍、创造条件,影响教育系统内部的公平实现。但宏观层面的公平是“物”的意义上的公平,缺乏对人的层面的公平的理解与反思。它只有转化为微观层次的公平,实现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教育公平的种种外部影响因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教育公平就是一个空洞的承诺。教育公平的根本旨归是学生的优化发展,归根结底要落实在学生个体上,因此,其本质是一种个体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是一种对待人的方式上的合理的差异,针对的是学生个体的利益与发展,因此,只有实现了教育过程公平才能体现教育公平“学生发展”的本质内涵。因此,研究教育过程公平具有实践意义。 义务教育的普及将使教育过程公平凸显出来,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式发展走向呼唤着教育过程公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亟待解决,这三个因素都需要教育过程中公平的实现。然而,国内外教育公平研究在教育公平的宏观层面徘徊,对教育过程公平的研究处于一种缺失状态。因此,教育过程公平研究具有前瞻意义。 教师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影响教育过程公平实现的决定因素。教师的不公平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显性或隐性追求升学率。升学率可以为教师带来名利。对教师行为进行伦理分析就能得出教师追求自己利益在情理之中。那么,教师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学生的利益吗?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才是正当的?这一问题具有伦理属性。从伦理的立场上看,公平待人是一种显见义务,显见义务是正当的,因此,教师应该公平对待学生。另一方面,公平是一项共同道德原则,这一原则赋予具有共同体成员资格的成员得到公平待遇的权利,即受到公平待遇是一项人权,任何人无权否定和侵犯。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这一人权。这也要求教师应该公平对待学生。为教育过程确立公平的价值取向,势必会遭遇教师的质疑:“我为什么应该遵守公平伦理要求?”如果我们的回答是“公平待人是显见义务,受到公平对待是人权”,我们就是在为公平进行伦理学上的辩护。这是为按照某种方式行动寻求伦理上的理由,预设了伦理的视角。然而,“应该”不必指“道德应该。”没有必要把这个问题解释成是在为伦理寻求伦理根据。因此,回答教师为什么要遵守公平伦理要求,必须站在伦理立场之外寻找理由。显然问题的实质就是为什么要按照道德行事。幸福生活是人这一‘能在'存在的唯一目的,生命的意义正在于此。而公平是保障幸福实现的条件。不遵守公平的伦理要求,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视学生的利益,这样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生活。因此,无论是站在伦理学立场上,还是站在伦理之外的立场,教师都应该公平对待学生。 教师不公平行为的原因是追求升学率。原因不同于理由,通过调查发现,教师追求升学率的理性依据是“追求升学率是追求教育效率,追求效率与追求公平是两难选择。”显然,只有驳倒这一依据,才能在实践领域树立新的价值取向。经过论证得出,追求效率的教学既忽视手段的合理性又忽视目的的合理性审视,并且升学率只是经济学框架下教育效率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因此,升学率根本不能与教育效率等同。击破教师行为的这一理由后,接着又对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进行论证,得出教育公平与效率只是工具主义语境下的两难。在教育的本体意义上,二者具有一致性。因此,教师的行为合理性依据是站不住脚的。这就为教育过程中公平价值取向的确立扫平了障碍。 公平是给人“应得”,是一种合理的平等。言明了两种性质的公平:一为“平等”的公平,即“平等”地对待相同者,另一种为“不平等”的公平,即差异地对待不同者。教育过程公平是公平原则在教育过程中的运用,公平价值在教育过程中的体现就是教育过程公平。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给予学生应得的公平待遇。“应得”的判断标准是学生发展的合理性需要。公平待遇包括平等对待与差异对待两个层面。平等对待指人人皆应获得平等的待遇,其途径与目的是学生平等体验(自尊)的形成。差异对待指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给予学生区别对待。平等对待与差异对待互为条件,前者是基础,没有平等的待遇,没有同样的关心和责任,没有学生自尊的形成,学生的最佳发展无从谈起。而如果不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差异对待便失去了最终的目标。二者都是为了保障每一名学生的潜能开发,保障每名学生都能得到成长与成功所需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差异性优化发展。教育过程公平体现的是一种人本思想,蕴涵着对学生乃至对人类的意义关怀。 教育本身有着内在的规定性,教育过程公平必须将教育本质、教育目的考虑在内。教育的公平属性应排序在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下。对教育过程公平而言,教育目的才是第一序列的价值,公平是处于第二序列的价值,因此,其实现受教育规律的制约。 制约教育公平实现主要的根本因素是功利化教育以及对教育终极目的的遗忘。只有用伦理标准规范教育,牢记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用教育爱才能解救深陷于功利之围的教育。教育过程公平实现的前提条件是理念的突破和更新。这就需要将教育中的错位的关系摆正,重建教育中的关系,改变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实现从控制学生到满足学生需要、从机会平等到平等考虑、从强迫到服务、学习适应学生、允许学生选择、激发学生潜能等一系列观念的转变。 实现教育过程公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需要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构建弹性教学组织形式;第二,要实现平等对待。平等对待的要义是实现尊严平等,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价值体验(自尊),这是平等对待的途径和目的:第三,要实现差异对待。差异对待的精髓是差异化任务和弹性化分组;第四,实现差生的援助;最后,教育过程公平实施要求教师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时间保证,就只能是空洞的承诺。有所加,必有所减。经过分析发现,能够为教师减轻负担的减法是零作业批改,它既能为教师减轻负担,同时也符合教育过程公平的理念。
【关键词】:教育过程公平 差异对待 平等对待 伦理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0
【目录】:
  • 论文摘要6-8
  • ABSTRACT8-13
  • 导言13-28
  • 第一节 本文的写作思路13-16
  • 第二节 教育公平研究的趋势是教育过程公平16-25
  • 一、教育公平的问题域16-18
  • 二、国内外教育公平研究现状18-21
  • 三、当前教育公平研究的缺陷21-22
  • 四、反思教育过程公平研究22-25
  • 第三节 教育发展呼唤教育过程公平25-28
  • 一、教育发展方向是教育过程公平25-26
  • 二、教育过程需要公平价值的规范26-27
  • 三、教育过程公平体现教育公平"学生发展"之内涵27-28
  • 第一章 教师应该公平对待学生28-51
  • 第一节 教师怎样对待学生才是正当的28-33
  • 一、教师教学行为扫描28-32
  • 二、怎样对待学生的差异才是正当的32-33
  • 第二节 教师公平对待学生才是正当的33-47
  • 一、研究"什么是正当的"34-37
  • 二、公平作为一种显见义务是正当的37-40
  • 三、公平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显见义务40
  • 四、受到公平对待是学生的人权40-47
  • 第三节 公平伦理赋予教师生命意义47-51
  • 一、问题的阐释47-48
  • 二、生命的意义48-50
  • 三、公平是保障实现生命意义的条件50-51
  • 第二章 教师不公平行为分析51-71
  • 第一节 教师追求升学率的原因分析52-58
  • 一、伦理学分析的效果论与非效果论视角52-53
  • 二、教师不公平行为原因是追求升学率53-55
  • 三、追求升学率可以为教师带来利益55
  • 四、教师追求自己利益符合情理55-58
  • 第二节 审视教师不公平行为的合理性依据58-71
  • 一、所用方法论说明58-60
  • 二、探寻教师行为合理性依据60-61
  • 三、质疑教师行为合理性依据61-71
  • 第三章 教育过程公平内涵71-92
  • 第一节 公平诠释72-80
  • 一、区分公平概念与公平观念72-73
  • 二、公平是给人"应得"73-75
  • 三、怎样才是公平的75-77
  • 四、公平的属性77
  • 五、公平与相关概念的区分77-80
  • 第二节 教育过程公平诠释80-86
  • 一、教育过程公平的内涵80-82
  • 二、教育过程公平的关键要素是相关特征82-83
  • 三、教育过程公平的目的是差异性优化发展83-84
  • 四、教育过程公平是个人道德与社会伦理的复合体84-85
  • 五、教育过程公平受教育规律的制约85-86
  • 第三节 教育过程公平的原则86-92
  • 一、比例平等原则86-89
  • 二、推定平等原则89-90
  • 三、利益平等考虑原则90-91
  • 四、受教育者利益最大化原则91
  • 五、幸福原则91-92
  • 第四章 制约教育过程公平实现的根本因素92-100
  • 第一节 功利化教育的桎梏92-96
  • 一、教育的功利化表现92-94
  • 二、功利化教育的社会根源94-96
  • 第二节 遗忘教育终极目的96-100
  • 一、人生目的与教育目的97-98
  • 二、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98-100
  • 第五章 实现教育过程公平的前提100-122
  • 第一节 超越功利主义教育100-104
  • 一、解救深陷功利主义中的教育本意100-101
  • 二、教育需要伦理方面的意图与限制101-103
  • 三、用教育爱超越功利103-104
  • 第二节 教育态度的转变104-110
  • 一、从控制学生到关心学生需要104-107
  • 二、从机会平等到平等考虑107-110
  • 第三节 教育方式的转变110-122
  • 一、从强迫到服务110-112
  • 二、学习适应学生112-114
  • 三、允许学生选择114-117
  • 四、激发学生潜能117-122
  • 第六章 教育过程公平的实施122-184
  •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122-130
  • 一、逻辑链条中的历史凝聚123-126
  • 二、实然状态的逻辑分析126-129
  • 三、逻辑与历史的统一129-130
  • 第二节 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对待130-139
  • 一、平等对待的手段和目的是形成自尊131-136
  • 二、平等对待的原则136-139
  • 第三节 教育过程中的差异对待139-160
  • 一、差异对待的实施139-156
  • 二、差异对待的特点156-157
  • 三、差异对待的原则157-158
  • 四、差异对待的评分158-160
  • 第四节 补偿原则的实施160-178
  • 一、对差生的援助义务160-162
  • 二、差生援助策略162-163
  • 三、满足差生合理需要163-168
  • 四、调节差生的"成就感情"168-174
  • 五、为差生提供学习帮助174-178
  • 第五节 教育过程公平改革中的减法178-184
  • 一、传统作业批改方式占据教师太多时间179
  • 二、传统作业批改方式造成教学功能缺失179-181
  • 三、教师零作业批改的理念及实施181-184
  • 结语184-186
  • 附录186-188
  • 一、公平、公正、正义区别186-187
  • 二、已经发表的与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187-188
  • 参考文献188-194
  • 后记19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南;;论教学均衡[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2 钟祖荣;;论教育过程公平的几个问题[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 王南;;浅论“教学均衡发展”[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20期

4 肖军飞;刘大伟;;差异教育:教育公平微观实现过程[J];教育导刊;2012年05期

5 卢伯春;沈建华;;体育明星上大学现象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4期

6 肖军飞;刘大伟;;差异教育的公平性及其微观实现过程[J];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03期

7 施冰芸;;基于分层的高职高专英语差异教学刍议——一种教育过程公平的研究视角[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年06期

8 李小波;;从“借读费”政策的演变看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起点公平[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怡明;基础教育均衡视域下异质化教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谢桂新;论爱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卫东;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崔青松;教育公平视阈下W县义务教育经费的历史考察(1978-2011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霍翠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变迁与教育机会再分配[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莹;中国教育公平度现状和对策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苗娜;课堂教学公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敏;Y中学班级日常生活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换;义务教育择校现状及合理性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晓敏;中学语文教师不公平的课堂教学行为个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建晖;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林q,

本文编号:977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77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4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