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双性化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心身症状及大学适应状况

发布时间:2017-10-09 11:09

  本文关键词:双性化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心身症状及大学适应状况


  更多相关文章: 双性化 人格特征 心身症状 大学适应 横断面调查


【摘要】:目的:探析双性化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心身症状及大学适应的状况。方法:在北京市某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081名女大学生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大五"人格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中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的比例分别为23.8%、24.1%、25.1%、27.1%;(2)双性化女大学生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心得分均最高[如外向性(3.7±0.4)],神经质得分最低(2.1±0.6);未分化型女生相反,上述正性特征得分最低(如外向性3.1±0.5),而神经质得分最高(2.8±0.6),其他两型情况居中;(3)在心身症状方面,双性化女生各因子评分均处于低端,未分化女生均处于高端,如双性化者和男性化者焦虑得分均为(1.4±0.4),而未分化和女性化者得分分别为(1.6±0.6)和(1.6±0.5);(4)在大学适应方面,双性化女大学生各维度分数及总分均最高,未分化女大学生分数均最低,如人际关系适应双性化者得分为(37.6±5.7),而未分化者得分为(29.4±6.5),其他两型居中。结论:在群体趋势上,双性化女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心身症状、大学适应状况优于未分化性别角色女大学生,在量表得分上得到验证,但尚需进一步研究的支持。
【作者单位】: 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系;中华女子学院学生处;
【关键词】双性化 人格特征 心身症状 大学适应 横断面调查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双性化(androgyny)一词源于希腊语andms (男性)和gyne(女性),它是指在同一个体身上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因此又称心理双性化川。关于双性化的研究历史较悠久,弗洛伊德(5.Freud)首先提出了“潜意识双性化”的概念。瑞协心理学家荣格(Cad.Gustar. Gimg)提出了著名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锦华;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3 宋丽丽;邹萍;;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研究综述[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杨玲,王雄雄;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5期

5 王佳宁;;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6 杨锦;;女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李少梅;大学生双性化性别特质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8 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张莘;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9 张建新;周明洁;;中国人人格结构探索——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10 王红瑞;双性化人格特质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王雨涵;周宵;;关于人格研究本土化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李磊;;大学生对弱势青少年群体态度的调查研究——兼论弱势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姚洪章;;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性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5 郎银雪;;从人格结构理论透视《金锁记》中的曹七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陈观黔;;自我效能感在高校教师心理素质中的作用及策略[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刘鸣;;审美心理畸变的类化表征解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卢勤,苏彦捷;性别角色与基本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9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李广宇;孙延林;;大学生体育人口生命质量相关因素的性别差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梅;陈亚飞;;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班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的调查研究[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杜渐;谭曦;吴朝阳;张杰;张靖;孔军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于凤花;李明;;人本主义关于孤独感的理论探讨[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4 刘潇肖;艾忻;;来华留学生校园适应现状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5 张智勇;;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研究[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陈锐;;大学生星座文化接触行为研究——消费文化下的青年时尚透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燕飞;乐群;蒋坤;肖桂凤;;基于学习心理学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改探索[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琳;;10~24岁男女学生的神经系统特性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吴燕;;高校贫困生社交回避心理探析及肯定性团体训练的应用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10 曾芳;丁成标;;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六珍;企业女性经理人性别角色认同和领导效能感之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力;基于领导—成员交换的女性管理者职涯阻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莹;企业人格视域中的企业声誉评价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5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德钊;针刺加耳压治疗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金荣;3-12岁儿童人格的结构评定及其发展特点的追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中军;网络文明建设中网民自律培育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靖;高师生挫折承受力与社会支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新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贞;硕士研究生适应性、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煜;高中思想政治课与中学生人格教育[D];苏州大学;2010年

6 姚玉红;阅读教学塑造中职生健康人格的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薛雯;“90后”与“8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范红伟;高职生人格特质、成人依恋与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源源;新疆某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卫护生心理健康现状及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10 马薛娟;我国聋人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锦华;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卢勤,苏彦捷;性别角色与基本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邹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褚澄;关于高校新生生活适应能力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6 王学臣,牛庆忠;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7 赵波;论大学生生活适应问题及对策[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关树文;蒙汉大学生性度取向的跨文化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9 关树文,杨青;关于中老年教师性度取向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马莹,王红瑞;双性化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建新;张妙清;梁觉;;大六人格因素的临床价值——中国人人格测量表(CPAI)、大五人格问卷(NEOPI)与MMPI-2临床量表的关系模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君;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然;黄秀琴;王吉囡;张惠敏;张英;;网络成瘾患者的心身症状、人格特征及父母养育方式(英文)[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9年04期

2 杨慧慧;郑莉君;;性别角色与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王中会;张建新;;性别、性别角色和性别观念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3期

4 石艳玲;;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及相关因素研究综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崔红,王登峰;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6 李方强,郑寒芳;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张莉,冯江平;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征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8 莫秀锋,余祖伟;未成年女性性别发展特点及培养对策[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9 缪周芬;女性性别角色的发展[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

10 赵梓潼,张永良,许霄鹤;农业高校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199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凤华;王凯;;汉族、蒙古族高中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张晶;王才康;;军人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镇;张建新;;自传体记忆与人格的关系及其个体差异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平;;当代女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就业危机感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宋崇升;王健;邹义壮;张进国;李亚军;宋少刚;王云辉;;正常人多导睡眠监测首夜效应与人格相关性研究[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肖海霞;;律师人格特征与个人偏好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顾凡;文涛;;知识型员工的人格特征与激励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钱宇凤;吴远;;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孙丽娟;;慢性疼痛患者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王明姬;施俊琦;王垒;;社会比较倾向量表的修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宗;教师应具备五种人格特征[N];青海日报;2001年

2 史翳;职场中性化应为双性化性格[N];北京科技报;2005年

3 老涂;诺奖得主卢瑞亚谈自传人格特征[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李晶琳;现代教育提倡双性化[N];黑龙江日报;2007年

5 贾晓燕;良好心理与健全人格[N];济宁日报;2009年

6 韩文;实现理想自我所具备的人格特征[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7 ;性别教育,中性化还是双性化?[N];解放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石彤;诗人巨贾黄怒波[N];财经时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董毅然;专家揭秘30位中国领袖人格特征[N];北京科技报;2005年

10 袁睿;职业女性心累[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艳红;犯罪群体的人格特征及其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武忠刚;越南青少年人格特征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宁丽;社会环境与遗传交互作用对不同程度心理应激影响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4 李铀;银屑病患者心身状态研究及新医学模式的治疗探索[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5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高宏杰;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刘莉;女性管理者的性别角色与人格特征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梁瑛楠;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范丽恒;高中生性别角色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3 陈小异;大学生人际容纳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董巍;上海警察职业生涯承诺的结构及其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保锋;技校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留守经历的关系[D];兰州大学;2009年

6 秦梅;大学生网络激情与人格特征和孤独感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严洁;上海市女中学生与混合中学女生人格特征的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徐茂云;医生人格特征与医疗纠纷的相关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10 纪伟;不同职业的消费者决策风格及其与人格类型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99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999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7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