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智慧——本体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4-11 20:20
本文关键词:论教学智慧——本体论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智慧”是复杂多元、综合而深邃的,这是一个饱含灵性的概念,本质上是难以分析与量化的,因此,智慧至今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智慧定义的这种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但同时也是我们研究教学智慧的困难所在。教学智慧既关乎教学实践者教学行为,关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乎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更关乎教师和教学研究者自身的成长与成熟。当下教学智慧问题已成为教学理论和教师教育理论日益重视的话题。 本研究以有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生认识论、系统科学方法论和教学哲学等理论的指导下,从本体论的视角,对教学智慧展开哲学层面的剖析,以便更好地认识教学智慧,进而为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八个部分: 引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的缘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研究的理论基础。概述作为本研究理论基础的相关理论,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生认识论、系统科学方法论、认知结构理论和教学哲学。这些理论能够为教学智慧的研究,提供理论原理、研究立场和方法论方面的引导。 第二章相关概念的界定。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对该问题的理解,对智慧内涵进行界定,对教学智慧内涵和特征进行界定和分析概括,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利于全文理解和研究的一致性,为后续分析讨论的展开做铺垫。 第三章教学智慧的要素分析。从本体论的视角,对构成教学智慧的理性成分、价值成分和实践成分三方面,展开逐一分析和探讨。对教学智慧进行的要素分析,将有助于我们从内部了解教学智慧的基本构成,同时为后续的结构功能分析奠定基础。 第四章教学智慧的结构功能分析。探索教学智慧内部诸要素的组合方式,建立起教学智慧的结构概念,认为教学智慧总是在表层态——深层态——表层态——深层态这样合理的转换过程中进行的;继而对教学智慧的功能表现进行分析,提出教学智慧具有制约教学行为,它能够表征主体价值,促建人文化成,最终标志和提升了教学境界的功能作用。通过系统分析,力图建立起比较合理的教学智慧理论分析框架,以便在本体论层面上较为全面完整地解读和把握教学智慧的整体存在。 第五章教学智慧影响因素的分析。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教学智慧的影响因素,影响教学智慧发挥作用的因素复杂而多样,主观如教师个性特征,社会、知识和实践等;从教学体制、校园文化和教学理论三方面入手,分析对教学智慧的客观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以教学为舞台,不断发展相互促进,影响着教学智慧的生成和发展。 第六章教学智慧的生成机制。从感知情境、理解关系、表层沉淀和深层升华等四个方面阐释教学智慧的生成机制。进行这样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教学智慧的发生发展过程。 第七章教学智慧的演化机制。提出了教学智慧经历运行、反思、校正、超越等环节,最后实现自我提升与卓越发展的演化机制。对演化机制的剖析,将有助于我们在生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教学智慧的进化发展过程。 第八章实践中教学智慧的失落及相关思考。在上述关于教学智慧问题的理论探讨基础上,进一步观照教学实践,对现实教学中教学智慧的失落及其问题,作简要的哲学层面的思考。 结语部分,对本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反思研究中的不足,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智慧 教学智慧 本体论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20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引论12-23
- 一、研究的缘起12-15
- (一) 教学实践的发展12-13
- (二) 教学理论的探索13
- (三)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13-15
- 二、研究目的15
- 三、研究综述15-20
- (一) 关于智慧、教学与人15-16
- (二) 关于教学智慧的内涵16-18
- (三) 关于教学智慧的外延18-19
- (四) 关于教学智慧组成要素的研究19-20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及其意义20-23
-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20-21
- (二) 研究思路21
- (三) 研究方法21-22
- (四) 研究的意义22-23
-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23-28
-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23-24
- 二、发生认识论24
- 三、系统科学方法论24-26
- 四、认知结构理论26
- 五、教学哲学理论26-28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28-36
- 一、智慧28-30
- (一) 词源分析28-29
- (二) 基本内涵29-30
- 二、教学智慧30-36
- (一) 教学智慧的概念30-33
- 1. 基本内涵31
- 2. 相关概念思考31-33
- (二) 基本特征33-36
- 1. 个体性33
- 2. 生成性33-34
- 3. 默会性34
- 4. 实践性34-35
- 5. 超越性35-36
- 第三章 教学智慧的要素分析36-43
- 一、教学智慧的理性成分36-39
- (一) 教学认识37
- (二) 教学经验37-38
- (三) 教学理智38-39
- 二、教学智慧的价值成分39-40
- (一) 教学情感39-40
- (二) 教育信仰40
- 三、教学智慧的实践成分40-43
- (一) 教学能力40-41
- (二) 教学机智41
- (三) 教学艺术41-43
- 第四章 教学智慧的结构功能分析43-48
- 一、结构分析43-45
- (一) 表层结构:教学认识、教学经验和教学理智之间的内在联系43-44
- (二) 深层结构:教学能力、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44
- (三) 两个结构的相互转换44-45
- 二、功能分析45-48
- (一) 制约教学行为45
- (二) 表征主体价值45-46
- (三) 促进人文化成46
- (四) 标示并提升教学境界46-48
- 第五章 教学智慧的影响因素48-55
- 一、主观因素48-51
- (一) 个性特征48-49
- (二) 社会性49-50
- (三) 知识建构50
- (四) 教学实践活动50-51
- 二、客观因素51-55
- (一) 教学体制51-52
- (二) 校园文化52-53
- (三) 教学理论53-55
- 第六章 教学智慧的生成机制55-59
- 一、感知情境55-56
- 二、理解关系56-57
- 三、表层积淀57
- 四、深层升华57-59
- 第七章 教学智慧的演化机制59-63
- 一、教学智慧的运行59-60
- 二、教学智慧的反思60
- 三、教学智慧的校止60-61
- 四、教学智慧的超越61-63
- 第八章 实践中教学智慧的失落及相关思考63-68
- 一、教学智慧失落的表现63-65
- (一) 知识代替教学智慧63-64
- (二) 教学智慧生长空间的封闭64
- (三) 教学智慧中人文精神的缺失64-65
- 二、提升教学智慧的哲学思考65-68
- (一) 建构有利于智慧生成的教学环境65
- (二) 关注教师的个体经验,尊重独特风格65-66
- (三) 加强教学研究,形成教学创新机制66-67
- (四) 形成广泛有效的对话、合作机制67-68
- 结语68-69
- 参考文献69-74
- 致谢7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伟;梁烨;;教师实践智慧的表现形式[J];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1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瑾;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智慧及其生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论教学智慧——本体论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299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