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复杂性视域中的课程创生

发布时间:2017-04-12 02:14

  本文关键词:复杂性视域中的课程创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复杂性是一种关乎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范式,它在促进整个科学形态的整体的“范式性”变革的同时也激荡着人类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复杂性揭示了世界的本质是复杂的,提倡人们应该以一种非线性的、多元的、开放的和动态生成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其研究成果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课程创生是值得用复杂性探讨的话题,它在课程变革与发展的复杂的基础上形成,因其对人性化和主体精神的大力彰显、对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的追求,已被认为是目前最为先进、理想的探讨课程本质、课程体系与课程抉择的重要理念基础,是当今课程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复杂性思想与课程创生的结合有助于加强复杂理论的应用性研究和拓宽课程创生的理论视野,对于我国课程的变革、发展及实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全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简要介绍了本研究提出的原因所在,进行了相关研究综述,阐明本研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说明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基本思路。 第二部分,内涵与意义:课程创生的复杂性思辨。课程创生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统一性与多样性、有序性与无序性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自主、开放的系统。其所寓指的精神内涵和所表现出来的发展特征与复杂性思想是相吻合的。 第三部分,实践与行动:课程创生的复杂性建构。课程创生是一个复杂的行动过程,变化的社会背景、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复杂的“人”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在自组织原则、多中心原则和反思性原则的指导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建构出课程创生的实践路径。 第四部分,发展与反思:课程创生的复杂性诉求。课程创生的复杂性发展需要教师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课程角色的嬗变和价值取向的转型;需要学校加强教师教育、培养反思性实践者、构建创生型的学校组织文化。
【关键词】:复杂性 复杂性范式 课程创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前言8-21
  • (一) 论题的缘起8-10
  • 1. 人类思维方式转变的需要8
  • 2. 课程变革与发展的需要8-9
  • 3. 我国课程实践的现实需要9-10
  • (二) 相关研究综述10-19
  • 1. 关于课程创生的研究10-13
  • 2. 关于复杂性理论的研究13-16
  • 3. 关于复杂性与课程创生关系的研究16-19
  • (三) 论题的意义19-20
  • (四)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基本思路20-21
  • 一、内涵与意义:课程创生的复杂性思辨21-34
  • (一) 复杂性理论基础21-27
  • 1. 复杂性21-24
  • 2. 复杂性范式24-27
  • (二) 课程创生的复杂性界定27-34
  • 1. 课程创生是一个复杂系统27-30
  • 2. 课程创生的特征彰显复杂性30-34
  • 二、实践与行动:课程创生的复杂性建构34-69
  • (一) 复杂性视域下课程创生的实践基础34-40
  • 1. 外在支撑:社会变革的复杂性34-36
  • 2. 发展契机:价值取向的多元性36-38
  • 3. 内在动力:人的复杂性发展38-40
  • (二) 复杂性视域下课程创生的实践原则40-43
  • 1. 自组织原则41-42
  • 2. 多中心原则42-43
  • 3. 反思性原则43
  • (三) 复杂性视域下课程创生的实践方式与形态43-69
  • 1. 课程目标的创生43-49
  • 2. 课程内容的创生49-56
  • 3. 课程实施的创生56-65
  • 4. 课程评价的创生65-69
  • 三、发展与反思:课程创生的复杂性诉求69-80
  • (一) 课程创生的复杂性发展对教师的要求69-76
  • 1. 思维方式的变革:由“简单”走向“复杂”69-71
  • 2. 课程角色的嬗变:由忠实执行者走向反思建构者71-75
  • 3. 价值取向的转型:由“线性”走向“创生”75-76
  • (二) 课程创生的复杂性发展对学校的要求76-80
  • 1. 加强教师教育,培养反思性实践者76-78
  • 2. 构建创生型的学校组织文化78-80
  • 结束语80-82
  • 参考文献82-88
  • 后记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礼;向复杂性进军——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2 沈小峰;试论简单性和复杂性范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04期

3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4 李林波;课程创生理论与建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J];广西教育;2005年Z5期

5 张倩,蔡清吉;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思维解读[J];教学研究;2005年02期

6 黄欣荣,吴彤;从简单到复杂——复杂性范式的历史嬗变[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叶飞;;“课程创生取向”中教师角色的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9年16期

8 余闻婧;;论成熟教师的课程选择[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9 刘志军;课程价值取向的时代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9期

10 陆胜利;;课程创生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3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蒲蕊;学校的自主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元林;复杂性科学知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欣荣;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朱浩;非线性视野中我国大学和谐管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虹元;基础教育教师课程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鑫;新中国成立以来课程评价历史发展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田迅;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十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蔡灿新;复杂性思维方式视野中的教育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平;论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殷晓静;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月明丹;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校本课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唐小华;课程之于主体的生成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林宁;复杂性视阈下的教育研究范式探究[D];河南大学;2006年

9 夏永庚;论课程的生成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胡友志;复杂范式视域中的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复杂性视域中的课程创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00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0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