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9 17:43
  一线教学实践中需要探究教学理论,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等原因使本人选择了研究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这一论题。本研究有利于促使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研究更系统、深化,趋于完善;会为探究教学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借鉴;也有助于增强我国探究教学的实施,从而有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厘清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并就这一理论对我国探究教学的启示进行初探。本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可概括为文献法与历史解释学方法等。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主要有三方面:引用了一些新文献;凝炼了一些新观点;深化诠释了一些观点。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诞生的主要背景是多面的。首先伴随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科学教育改革。施瓦布简论了此次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概况: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人员构成;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价值基础与目的;美国科学教育改革责任的严俊性与多面性。其次,科学探究教学提出前的教学现状是教条性科学教学。再次,科学教学变革的原因有:关注课程决策的背景;科学家的特殊需求;明智的政治领导权的需求;明智的公众的需求。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科学即...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的时代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研究的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 研究现状
        (二) 问题与展望
    三、研究的问题、目标与内容
        (一) 研究的问题
        (二) 研究的目标
        (三) 研究的内容
    四、研究的方法论思考、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一) 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二) 研究的技术路线
        (三)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诞生的背景
    一、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概况
        (一) 科学教育改革的人员构成
        (二) 科学教育改革的价值基础与目的
        (三) 科学教育改革责任的严俊性与多面性
    二、科学探究教学提出前的教学现状:教条性科学教学
        (一) 教条性科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二) 教条性科学教学的历史根源
    三、科学教学变革的原因
        (一) 关注课程决策的背景
        (二) 科学家的特殊需求
        (三) 开明的政治领导权的需求
        (四) 明智的公众的需求
第二章 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即探究”
    一、“科学即探究”思想的提出
        (一) 传统观念中的科学
        (二) 对传统科学观念的质疑与批判
    二、“科学即探究”的基本内涵
        (一) 科学具有多样性
        (二) 科学知识具有可修正性
        (三) 科学知识具有多线性
        (四) 科学具有发展性
    三、科学探究的基本类型
        (一) 稳定性探究
        (二) 流动性探究
第三章 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的内涵、理念与策略
    一、科学探究教学的基本内涵
    二、科学探究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 学生观:主动、积极的探究者
        (二) 教师观:具有反思性能力的指导者
        (三) 知识观:探究科学本质的多样性,不把单一结论传授给学生
        (四) 过程观:结合知识产生的情境来理解科学知识
    三、科学探究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 发展学生阅读和自学的能力
        (二) 使用探究性讲授
        (三) 提供材料并进行讨论
        (四) 运用引导性讨论
        (五) 让学生进行参与式理解
第四章 施瓦布探究性课程思想
    一、转变实验室功能取向
        (一) 探究性课程中实验室的功能
        (二) 探究性实验室的特点
    二、“怀疑”作为课程要素
        (一) “怀疑”作为课程要素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 “怀疑”要在课程中具体、详细完成
        (三) “怀疑”在课程中完成面临的困难及解决策略
    三、原始科学论著作为课程内容
        (一) 使用科学论著作为课程内容的价值
        (二) 习惯性表达原始科学论著
        (三) 论著作为深度探究的插曲
    四、课程内容的组织:探究的叙述与诱导
        (一) 探究的叙述
        (二) 探究的诱导
第五章 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的启示
    一、对科学教学的启示
        (一) 科学观念的变革:科学具有不断发展性,科学知识具有不断修正性
        (二) 科学探究教学的新内涵
        (三) 对探究性科学课程的启示
    二、走向学科探究教学
        (一) 学科探究教学的本质与涵义
        (二) 学科探究教学的基本特质
        (三) 学科探究教学的基本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二: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课题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科”演进的理性审视[J]. 谭月娥.  中国高教研究. 2011(09)
[2]浅析施瓦布科学探究思想及科学教师培养方法[J]. 谭帮换.  世界教育信息. 2010(01)
[3]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有关问题的认识[J]. 杨玉良.  中国高等教育. 2009(19)
[4]科学探究、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J]. 李雁冰.  全球教育展望. 2008(12)
[5]关于学科本质的再认识[J]. 孙绵涛,朱晓黎.  教育研究. 2007(12)
[6]我国“探究教学”研究十年[J]. 杨承印,马艳芝.  教育学报. 2007(02)
[7]“学科”考辨[J]. 宣勇,凌健.  高等教育研究. 2006(04)
[8]回到学科之前——学科概念界定的另一种思考[J]. 谢利民,代建军.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5(03)
[9]杜威与施瓦布的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观比较[J]. 徐学福.  外国教育研究. 2004(07)
[10]学科论[J]. 孙绵涛.  教育研究. 2004(06)

博士论文
[1]社会开放论[D]. 陈祖召.华中科技大学 2010
[2]中美理科教师对科学探究及其教学的认识[D]. 王晶莹.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科学哲学视野下的科学探究教学研究[D]. 周仕东.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模拟视角下的探究教学研究[D]. 徐学福.西南师范大学 2003
[5]论对外开放与中国发展[D]. 曹普.中共中央党校 1998



本文编号:3177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177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b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