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才培养的可信教育模式研究 ——以高师音乐专业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15 04:42
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内容。但是,不同领域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上有其各自的含义。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设计的意义是寻求让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接受的教育质量,这种接受的程度称为"可信性"。另外,在教育教学目标、"教与学"问题上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如何解决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不确定,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的可信性,如何建立教师、学生、社会都接受的教育教学模式,乃是当前教育与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根据我国音乐专业教育特点,结合高师音乐人才培养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从人才培养可信数量(规模)与可信质量的融合角度,提出了音乐人才培养的可信教育理念。基于可信教育理念,初步建立了高师音乐人才培养的可信教学模式。本文的研究目的;一是从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学两方面探讨人才培养的可信数量与可信质量,为音乐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建立一个"量质效"指标。二是针对音乐"教与学"中的不确定,试图构建一种基于学生个体属性与目标融合的可信教学模式。在具体的研究中,采用了文献比较分析法介绍了人才培养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采用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和综合评价方法对高师音乐人才培养的"可信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了理论与...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音乐人才培养的可信教育模式
一、理论基础
(一) 有关人才培养数量
(二) 有关人才培养质量
二、可信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 "可信性"与可信教育
(二) 可信教育模式基本框架
三、音乐专业教育的可信数量
四、音乐专业教育的可信质量
(一) 音乐人才质量的多元特征
1、本质特征
2、系统特征
3、音乐人才质量的社会特征
(二) 音乐专业教育的可信质量
五、音乐人才培养"量质效"研究体系
(一) "量质效"的内涵
(二) "量质效"的相互关系
(三) 音乐人才培养"量质效"研究体系
第二章 音乐人才培养状况的实证分析
一、高师音乐专业可信数量分析
(一) 研究角度
(二) 统计分析
(三) 可信数量评价
二、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可信质量评价
(一) 研究方法和过程
(二) 人才培养的基础质量水平
(三) 人才培养的可靠性(性能)质量
(四) 人才培养的效能质量
第三章 可信教学模式理论与方法
一、现实与启发
二、可信教学模式基本内容
(一) 理论基础
(二) 可信教学模式基本框架
1、基于不确定性的教学机理
2、多属性、多目标教学模式
(三) 可信教学中"量质效"实现意义
1、人才培养类型方面的"量质效"
2、教学内容方面的"量质效"
3、理论与实践的"量质效"
第四章 可信音乐教学模式的分析与设计
一、将可信教学模式引入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一) 音乐专业的人才属性
(二) 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 教学实践的影响
二、可信音乐教学模式设计
(一) 可信音乐教学模式的系统结构
(二) 音乐专业学生个体属性-目标诊断
(三) 可信音乐教学模式选择
1、学历质量是完成预期目标的基础
2、可靠性质量是实现可信培养目标的前提
3、社会实践是实现有效质量的途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音乐表演艺术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马薇. 大众文艺. 2013(02)
[2]应用型钢琴表演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J]. 崔雪花. 北方音乐. 2012(07)
[3]高等音乐院校双排键教学模式探索[J]. 刘莹.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4)
[4]论当代国外音乐教学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J]. 王海玲.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5]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多元化趋向[J]. 张忠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02)
[6]论教学模式及其演变[J]. 李佩武,李子鹤. 教育探索. 2010(08)
[7]从线性思维走向非线性思维——高等教育研究思维的革新与选择[J]. 李枭鹰.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08)
[8]中国的大学需要什么样的目的?——基于克拉克教授《高等教育系统》的思考[J]. 钟华明,陈卓.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9]论高等音乐院校双排键电子琴专业的学科定位[J]. 谢英军,张鹏. 艺术研究. 2009(01)
[10]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与合理构建[J]. 何雨梦.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03)
硕士论文
[1]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性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 徐顺.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D]. 路颖.华东师范大学 2011
[3]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 曹贤中.湖南大学 2008
[4]协同教学实施模式的构建和应用研究[D]. 邢丹平.上海师范大学 2008
[5]差异教学的内涵、价值及其基本策略研究[D]. 黄书生.杭州师范大学 2006
[6]教师教育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D]. 马玲玲.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86972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音乐人才培养的可信教育模式
一、理论基础
(一) 有关人才培养数量
(二) 有关人才培养质量
二、可信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 "可信性"与可信教育
(二) 可信教育模式基本框架
三、音乐专业教育的可信数量
四、音乐专业教育的可信质量
(一) 音乐人才质量的多元特征
1、本质特征
2、系统特征
3、音乐人才质量的社会特征
(二) 音乐专业教育的可信质量
五、音乐人才培养"量质效"研究体系
(一) "量质效"的内涵
(二) "量质效"的相互关系
(三) 音乐人才培养"量质效"研究体系
第二章 音乐人才培养状况的实证分析
一、高师音乐专业可信数量分析
(一) 研究角度
(二) 统计分析
(三) 可信数量评价
二、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可信质量评价
(一) 研究方法和过程
(二) 人才培养的基础质量水平
(三) 人才培养的可靠性(性能)质量
(四) 人才培养的效能质量
第三章 可信教学模式理论与方法
一、现实与启发
二、可信教学模式基本内容
(一) 理论基础
(二) 可信教学模式基本框架
1、基于不确定性的教学机理
2、多属性、多目标教学模式
(三) 可信教学中"量质效"实现意义
1、人才培养类型方面的"量质效"
2、教学内容方面的"量质效"
3、理论与实践的"量质效"
第四章 可信音乐教学模式的分析与设计
一、将可信教学模式引入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一) 音乐专业的人才属性
(二) 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 教学实践的影响
二、可信音乐教学模式设计
(一) 可信音乐教学模式的系统结构
(二) 音乐专业学生个体属性-目标诊断
(三) 可信音乐教学模式选择
1、学历质量是完成预期目标的基础
2、可靠性质量是实现可信培养目标的前提
3、社会实践是实现有效质量的途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音乐表演艺术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马薇. 大众文艺. 2013(02)
[2]应用型钢琴表演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J]. 崔雪花. 北方音乐. 2012(07)
[3]高等音乐院校双排键教学模式探索[J]. 刘莹.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4)
[4]论当代国外音乐教学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J]. 王海玲.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5]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多元化趋向[J]. 张忠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02)
[6]论教学模式及其演变[J]. 李佩武,李子鹤. 教育探索. 2010(08)
[7]从线性思维走向非线性思维——高等教育研究思维的革新与选择[J]. 李枭鹰.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08)
[8]中国的大学需要什么样的目的?——基于克拉克教授《高等教育系统》的思考[J]. 钟华明,陈卓.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9]论高等音乐院校双排键电子琴专业的学科定位[J]. 谢英军,张鹏. 艺术研究. 2009(01)
[10]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与合理构建[J]. 何雨梦.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03)
硕士论文
[1]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性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 徐顺.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D]. 路颖.华东师范大学 2011
[3]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 曹贤中.湖南大学 2008
[4]协同教学实施模式的构建和应用研究[D]. 邢丹平.上海师范大学 2008
[5]差异教学的内涵、价值及其基本策略研究[D]. 黄书生.杭州师范大学 2006
[6]教师教育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D]. 马玲玲.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86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186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