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基于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理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改进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31 19:13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为输出性的活动,是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然而,它却是四项基本技能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教师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本文从教材、教学设计、学生、评价方法、课标要求等主客观因素出发,挖掘“现状”背后的“起因”。以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为主,结合整体语言教学的思想和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并联系笔者的亲身教学教研实践,探索了“输入假说贯穿听、说、读、写四环节以促进有效写作教学”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听和写相结合——在听说练习中穿插写作训练、说和写相结合——在话题交际中深化写作训练、读和写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写作训练。为验证上述观点,笔者通过一学年的实证研究和实验数据分析,提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创设一种情感过滤低的环境,作为可理解性“i+1”语言输入的前提;调适要求、加快节奏、稳步前进,在英语写作课堂中小步快走,走稳每一步;分阶段提供“简单、有趣、自动、充分”的可理解性“1”作为学生语言技能高质量的输出的保证。本文共有五章包括引言、文献研究、可理解性输入假说在写作教学中的...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问题和方法
第2章 文献研究
    2.1 关于输入假说与写作的相关研究
        2.1.1 国内外关于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2.1.2 国内外写作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2.2 理论基础
        2.2.1 整体语言教学思想的介绍
        2.2.2 可理解性输入假说 (The 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
        2.2.3 情感过滤假说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2.2.4 输出假设理论 (The output hypothesis)
第3章 可理解性输入假说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3.1 影响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各种因素
        3.1.1 教材教育理念与结构分布的影响
        3.1.2 课堂教学设计的客观因素
        3.1.3 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的主观因素
        3.1.4 评价因素(考试和教师)
    3.2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要求与特点
        3.2.1《新课标》对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
        3.2.2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特点
    3.3 可理解性输入贯穿四技促写的教学模式在初中高年级学段的运用
        3.3.1 教学策略——听说读写四维一体
        3.3.2 教学内容——把握可理解性的“1”输入量
        3.3.3 教学模式——分阶段输入
        3.3.4 创设条件,降低情感焦虑
        3.3.5 综合评价,降低过滤助力写作
第4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4.1 实验过程
        4.1.1 实验内容
        4.1.2 实验对象
        4.1.3 实验阶段
        4.1.4 实验案例
    4.2 实验结果的分析
        4.2.1 数据收集(实验班与对照班)与结果分析
        4.2.2 学生访谈与启示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5.1 可理解性输入假说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5.2 本实验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附录Ⅴ
    附录Ⅵ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程序写作教学法”得到的启示——兼评《英语写作教学》[J]. 黄莹.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5)
[2]从结果到过程再到体裁——英语写作教学流派溯源与比较[J]. 李军振,王红孝.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S2)
[3]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 韩金龙.  外语界. 2001(04)
[4]任务难度与任务条件对EFL写作的影响[J]. 陈慧媛,吴旭东.  现代外语. 1998(02)
[5]试谈交际性教学中的语言输入[J]. 丁国诚.  外语界. 1993(04)

硕士论文
[1]读写结合对初中学生写作的影响[D]. 周黛青.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写作构思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 彭霞.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08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208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0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