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21-06-01 23:47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表现在专业人员对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新,也表现在普通公民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科技的应用和适应,因此对各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一定要求,而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普遍低于发达国家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发展教育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我国开展了新一轮的中学课程改革,其中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而且2014年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养”与培养科学素养的理念相辅相成,对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为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了平台。此外高中生的认知与心理在不断的发展与成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有必要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探究。基于以上几点原因,笔者确定了研究主题,即针对我国的未来公民,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分别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科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有益的探究,希望对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论文通过研究文献纵向分析了科学素养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有关研究状况,横向剖析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和结构,即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在接受普通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或其他方式长期积累所获得的对科学本质...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发展的需求
        1.1.2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1.3 核心素养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况
        1.3.1 科学素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生物科学素养的教育现状
2 科学素养和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
    2.1 科学素养的概念
    2.2 科学素养的结构
    2.3 生物科学素养的内容
        2.3.1 生物科学知识
        2.3.2 生物科学方法与能力
        2.3.3 科学品质与科学观念
        2.3.4 生物、技术和社会(BTS)
3 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特点
    3.1 生物科学史的过程性
    3.2 生物实验的实践性
    3.3 生物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3.4 生物科学的飞跃式发展
4 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相关理论
    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2 终身教育理论
    4.3 STS教育理论
5 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5.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5.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5.1.2 调查对象的选取
        5.1.3 调查结果
        5.1.4 现状分析结论
    5.2 教师访谈和分析
        5.2.1 访谈对象
        5.2.2 访谈方式
        5.2.3 访谈结果
6 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一般途径
    6.1 整合教学目标
    6.2 优化教学内容
        6.2.1 引入生物科学史
        6.2.2 渗透STS教育
        6.2.3 重视实验教学
        6.2.4 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
    6.3 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
        6.3.1 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6.3.2 以其它现代教学方式为辅
    6.4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6.5 创设教育环境
7 培养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实践
    7.1 教学实践的对象与内容
    7.2 实践过程
        7.2.1 本章聚焦
        7.2.2 课堂教学
    7.3 实践效果的分析
        7.3.1 生物科学素养
        7.3.2 生物学习兴趣态度
        7.3.3 小结
8 总结
    8.1 建议
        8.1.1 科学素养的培养要体现综合性
        8.1.2 科学素养的培养应该是一种教学状态
        8.1.3 要注重教师科学素养的提高
    8.2 反思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 生物科学素养教学效果调查
致谢



本文编号:3210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210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f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