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5 01:49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扎根我国传统文化、批判借鉴杜威教育思想、针对当时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是我国教育理论宝库中的瑰宝。其理论内核“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回归生活也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高中政治课教学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具有现实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将会提升政治课教学对学生生活、生命的关怀,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本文由导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导言主要介绍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本文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等。正文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这一部分通过引用陶行知本人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来准确表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具有民主性、实践性、终生性和创造性,这将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原则和运用策略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系统论证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可能性而言...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
(二) 关于高中政治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三) 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三、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一) 研究的问题
(二) 研究方法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1. “生活即教育”
2. “社会即学校”
3. “教学做合一”
(二)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
1. 民主性
2. 实践性
3. 终生性
4. 创造性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 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可能性
1. 二者理念相通为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提供了契机
2. 高中政治课的课程性质为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提供了可能
3. 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为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4.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 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1. 脱离生活的高中政治课教学现状呼唤生活教育理论
2.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基本原则
(一) 生活性原则
1. 教师要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和积极的生活素养
2. 学生要有意识地将政治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二) 发展性原则
1. 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 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发展
3. 学习评价要有助于学生成长
(三) 主体性原则
1. 教学目标要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3. 政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
(四) 实践性原则
1. 教学过程要根据教学需要注重实践
2. 学习评价要强调学生践行
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具体策略
(一) 教学目标生回归生活
1. 知识目标生活化
2. 能力目标生活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生活化
(二) 教学内容联系生活
1. 教学资源取材于生活
2. 教学内容呈现生活化
(三) 教学过程渗透生活
1. 注重学生体验和探究
2.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四) 学习评价指向生活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2. 评价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过度教导”的危害与矫正对策[J]. 罗祖兵. 课程.教材.教法. 2013(10)
[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要求[J]. 罗小梅. 考试周刊. 2012(57)
[3]浅谈中学政治课教学现状及对策[J]. 郭锦秀. 中国校外教育. 2012(16)
[4]现状 症结 出路——对高中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思考[J]. 刘世兵.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9(08)
[5]浅谈政治课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王建臣.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9(01)
[6]新课改背景下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再认识[J]. 张美娟,张琪.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7]陶行知“社会即学校”观的现实意义[J]. 李清华. 教育评论. 2007(02)
[8]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之比较[J]. 徐莉莉. 高等农业教育. 2007(03)
[9]本世纪前五年陶行知研究综述[J]. 徐志辉,王文岭.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03)
[10]陶行知主体性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J]. 宋艳.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5(01)
博士论文
[1]教育价值观的研究[D]. 陶红.吉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践行[D]. 李毅.山东师范大学 2012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D]. 何婷.上海师范大学 2012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 刘馨童.东北师范大学 2011
[4]农村中学政治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索[D]. 杨晓倩.河南师范大学 2011
[5]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D]. 何秋阳.湖南师范大学 2010
[6]回归生活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探究[D]. 陈燕娟.华东师范大学 2010
[7]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D]. 刘建英.湖南农业大学 2010
[8]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D]. 高飞.辽宁师范大学 2010
[9]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运用与思考[D]. 余贵红.苏州大学 2009
[10]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指导[D]. 徐晓春.江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48250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
(二) 关于高中政治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三) 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三、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一) 研究的问题
(二) 研究方法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1. “生活即教育”
2. “社会即学校”
3. “教学做合一”
(二)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
1. 民主性
2. 实践性
3. 终生性
4. 创造性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 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可能性
1. 二者理念相通为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提供了契机
2. 高中政治课的课程性质为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提供了可能
3. 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为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4.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 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1. 脱离生活的高中政治课教学现状呼唤生活教育理论
2.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基本原则
(一) 生活性原则
1. 教师要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和积极的生活素养
2. 学生要有意识地将政治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二) 发展性原则
1. 教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 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发展
3. 学习评价要有助于学生成长
(三) 主体性原则
1. 教学目标要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3. 政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
(四) 实践性原则
1. 教学过程要根据教学需要注重实践
2. 学习评价要强调学生践行
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具体策略
(一) 教学目标生回归生活
1. 知识目标生活化
2. 能力目标生活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生活化
(二) 教学内容联系生活
1. 教学资源取材于生活
2. 教学内容呈现生活化
(三) 教学过程渗透生活
1. 注重学生体验和探究
2.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四) 学习评价指向生活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2. 评价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过度教导”的危害与矫正对策[J]. 罗祖兵. 课程.教材.教法. 2013(10)
[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要求[J]. 罗小梅. 考试周刊. 2012(57)
[3]浅谈中学政治课教学现状及对策[J]. 郭锦秀. 中国校外教育. 2012(16)
[4]现状 症结 出路——对高中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思考[J]. 刘世兵.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9(08)
[5]浅谈政治课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王建臣.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9(01)
[6]新课改背景下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再认识[J]. 张美娟,张琪.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7]陶行知“社会即学校”观的现实意义[J]. 李清华. 教育评论. 2007(02)
[8]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之比较[J]. 徐莉莉. 高等农业教育. 2007(03)
[9]本世纪前五年陶行知研究综述[J]. 徐志辉,王文岭.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03)
[10]陶行知主体性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J]. 宋艳.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5(01)
博士论文
[1]教育价值观的研究[D]. 陶红.吉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践行[D]. 李毅.山东师范大学 2012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D]. 何婷.上海师范大学 2012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 刘馨童.东北师范大学 2011
[4]农村中学政治课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索[D]. 杨晓倩.河南师范大学 2011
[5]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D]. 何秋阳.湖南师范大学 2010
[6]回归生活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探究[D]. 陈燕娟.华东师范大学 2010
[7]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D]. 刘建英.湖南农业大学 2010
[8]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D]. 高飞.辽宁师范大学 2010
[9]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运用与思考[D]. 余贵红.苏州大学 2009
[10]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指导[D]. 徐晓春.江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48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248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