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洪镇涛语感教学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4 03:08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国语文教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各种教学模式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洪镇涛作为一位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家和实践家,在理论发展与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提出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教学理念,不仅得到了语文教育界的认同,其教学模式也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认为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本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在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文章在阅读和分析洪镇涛语感教学理念及其语感教学实录的基础上,对洪镇涛语感教学的理念及模式进行了再探索,希望能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思考。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阐述了该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在新课标下研究语感教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交代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最后,根据前期整理的文献资料撰写和语感教学相关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第一章,洪镇涛语感教学的基本理念。主要梳理、分析洪镇涛语感教学的基本理念,并对比分析其他语文教育教学家的教学理念,明确洪镇涛语感教学理念是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
【文章来源】: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1. 研究的理论意义
2. 研究的实践意义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综述
(一) 关于“语感教学”的研究
1. 语感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2. 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3. 语感教学的方法研究
(二) 有关洪镇涛语感教学方法的研究
(三) 新课标下语感教学的研究
(四) 新课标下洪镇涛语感教学的研究
第一章 洪镇涛语感教学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 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本体
一 知名语文教育专家关于语文教学本体的认识
二 洪镇涛的语文教学本体论:以语言为本体
三 洪镇涛语文教学语言本体论评价
第二节 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
一 名家论语文教学与“语感”
二 洪镇涛: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
三 洪镇涛语感教学论评价
第三节 语感教学的基本步骤:感受、领悟、积累、运用
一 洪镇涛语感教学的四个步骤
(一) 感受
(二) 领悟
(三) 积累
(四) 运用
二 洪镇涛语感教学步骤评价
第四节 语感教学的两个抓手: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
一 语感实践
二 语感分析
三 洪镇涛语感实践、语感分析论评价
第二章 洪镇涛的语感教学模式
第一节 不同学段的语感教学模式
一 小学阶段的语感教学模式
二 中学阶段的语感教学模式
第二节 不同文类的语感教学模式
一 古典诗文的语感教学模式
二 白话美文的语感教学模式
第三章 新课标背景下洪镇涛语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第一节 新课标与语感教学
一 2011版义务教育课标与语感教学
(一) 语感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二) 语感与语文素养
二 2017版高中课标与语感教学
(一) 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二) 语感教学与语文教学目标
第二节 新课标背景下洪镇涛语感教学理论再探索
一 洪镇涛语感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的一致性
(一) 以学习语言文字为根本
(二) 重视语感的培养
(三) 注重学生的个人语文能力
(四) 提倡在语言实践中学习
二 洪镇涛语感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的不适应之处
(一) 只提出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二) 将思维训练视为语文学习的派生任务
三 新课标背景下洪镇涛语感教学理念的再探索
(一) 全方位培养语感
(二) 以语言为本体,重视思维的作用
(三) 以语感为基础,语言规律为指导
第三节 新课标背景下洪镇涛语感教学模式
一 分学段语感教学模式
(一) 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求
(二) 能够有效达成学段目标
二 分文类语感教学模式
(一) 奠定深厚的语言基础和文化功底
(二)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 分学段、分文类语感教学模式的不足
第四章 新课标下“洪镇涛语感教学”的案例设计
第一节 初中阶段的散文教学设计——《老王》
一 教学内容分析
二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 教学重难点
四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初读课文,说说作者
(三) 再读课文,说说老王
(四) 三读课文,说说自己
(五) 四读生活,说说他人
六 基于语感教学理论的设计说明
第二节 高中阶段的散文教学设计——《荷塘月色》
一 教材内容分析
二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 教学重点难点
四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自主朗读,熟悉全文——感受语言
(三) 再次朗读,把握全文思路——理解语言
(四) 重点朗读四五段,分析景物描写——分析语言
(五) 选择富有意蕴句子的朗读——品味语言
(六) 朗读成诵,背诵四五六段——积累语言
(七) 布置作业——运用语言
六 基于语感教学理论的设计说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J]. 王全良.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5(08)
[2]语文教育本体论——语文语感训练漫谈之四[J]. 洪镇涛.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3(04)
[3]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感教学[J]. 潘同标. 新课程(中学). 2012(07)
[4]语感教学构架[J]. 洪镇涛. 中学语文教学. 2006(08)
[5]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评洪镇涛老师的语文教学本体改革[J]. 钱梦龙. 中学语文教学. 2003(02)
[6]语感教学的本质[J]. 徐云知. 中学语文. 2002(Z1)
[7]洪镇涛的教学语言艺术[J]. 胡滨. 中学语文. 2000(01)
[8]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J]. 洪镇涛. 课程.教材.教法. 1998(03)
[9]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形成和发展轨迹[J]. 洪镇涛.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1997(03)
[10]熟读成诵 培养语感——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安排[J]. 谭桂声. 语文学习. 1997(02)
硕士论文
[1]洪镇涛语感教学思想及实践探析[D]. 张彩红.河北师范大学 2017
[2]学习语言 培养语感[D]. 牛梦思.华中师范大学 2017
[3]洪镇涛语感教学模式研究[D]. 程秀梅.西北师范大学 2016
[4]洪镇涛语感教学法研究[D]. 崔讯.华中师范大学 2016
[5]洪镇涛语感教学思想探究[D]. 高梦桐.渤海大学 2015
[6]中学语文语感教学策略研究[D]. 刘芳.中央民族大学 2013
[7]21世纪迄今语感及语感教学研究述评[D]. 乐小美.福建师范大学 2012
[8]中学语文语感教学探索[D]. 黄莉萍.江西师范大学 2010
[9]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 徐云知.首都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63904
【文章来源】: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1. 研究的理论意义
2. 研究的实践意义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综述
(一) 关于“语感教学”的研究
1. 语感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2. 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3. 语感教学的方法研究
(二) 有关洪镇涛语感教学方法的研究
(三) 新课标下语感教学的研究
(四) 新课标下洪镇涛语感教学的研究
第一章 洪镇涛语感教学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 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本体
一 知名语文教育专家关于语文教学本体的认识
二 洪镇涛的语文教学本体论:以语言为本体
三 洪镇涛语文教学语言本体论评价
第二节 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
一 名家论语文教学与“语感”
二 洪镇涛: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
三 洪镇涛语感教学论评价
第三节 语感教学的基本步骤:感受、领悟、积累、运用
一 洪镇涛语感教学的四个步骤
(一) 感受
(二) 领悟
(三) 积累
(四) 运用
二 洪镇涛语感教学步骤评价
第四节 语感教学的两个抓手: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
一 语感实践
二 语感分析
三 洪镇涛语感实践、语感分析论评价
第二章 洪镇涛的语感教学模式
第一节 不同学段的语感教学模式
一 小学阶段的语感教学模式
二 中学阶段的语感教学模式
第二节 不同文类的语感教学模式
一 古典诗文的语感教学模式
二 白话美文的语感教学模式
第三章 新课标背景下洪镇涛语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第一节 新课标与语感教学
一 2011版义务教育课标与语感教学
(一) 语感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二) 语感与语文素养
二 2017版高中课标与语感教学
(一) 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二) 语感教学与语文教学目标
第二节 新课标背景下洪镇涛语感教学理论再探索
一 洪镇涛语感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的一致性
(一) 以学习语言文字为根本
(二) 重视语感的培养
(三) 注重学生的个人语文能力
(四) 提倡在语言实践中学习
二 洪镇涛语感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的不适应之处
(一) 只提出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二) 将思维训练视为语文学习的派生任务
三 新课标背景下洪镇涛语感教学理念的再探索
(一) 全方位培养语感
(二) 以语言为本体,重视思维的作用
(三) 以语感为基础,语言规律为指导
第三节 新课标背景下洪镇涛语感教学模式
一 分学段语感教学模式
(一) 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求
(二) 能够有效达成学段目标
二 分文类语感教学模式
(一) 奠定深厚的语言基础和文化功底
(二)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 分学段、分文类语感教学模式的不足
第四章 新课标下“洪镇涛语感教学”的案例设计
第一节 初中阶段的散文教学设计——《老王》
一 教学内容分析
二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 教学重难点
四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初读课文,说说作者
(三) 再读课文,说说老王
(四) 三读课文,说说自己
(五) 四读生活,说说他人
六 基于语感教学理论的设计说明
第二节 高中阶段的散文教学设计——《荷塘月色》
一 教材内容分析
二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 教学重点难点
四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自主朗读,熟悉全文——感受语言
(三) 再次朗读,把握全文思路——理解语言
(四) 重点朗读四五段,分析景物描写——分析语言
(五) 选择富有意蕴句子的朗读——品味语言
(六) 朗读成诵,背诵四五六段——积累语言
(七) 布置作业——运用语言
六 基于语感教学理论的设计说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J]. 王全良.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5(08)
[2]语文教育本体论——语文语感训练漫谈之四[J]. 洪镇涛.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3(04)
[3]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感教学[J]. 潘同标. 新课程(中学). 2012(07)
[4]语感教学构架[J]. 洪镇涛. 中学语文教学. 2006(08)
[5]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评洪镇涛老师的语文教学本体改革[J]. 钱梦龙. 中学语文教学. 2003(02)
[6]语感教学的本质[J]. 徐云知. 中学语文. 2002(Z1)
[7]洪镇涛的教学语言艺术[J]. 胡滨. 中学语文. 2000(01)
[8]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J]. 洪镇涛. 课程.教材.教法. 1998(03)
[9]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形成和发展轨迹[J]. 洪镇涛.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1997(03)
[10]熟读成诵 培养语感——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安排[J]. 谭桂声. 语文学习. 1997(02)
硕士论文
[1]洪镇涛语感教学思想及实践探析[D]. 张彩红.河北师范大学 2017
[2]学习语言 培养语感[D]. 牛梦思.华中师范大学 2017
[3]洪镇涛语感教学模式研究[D]. 程秀梅.西北师范大学 2016
[4]洪镇涛语感教学法研究[D]. 崔讯.华中师范大学 2016
[5]洪镇涛语感教学思想探究[D]. 高梦桐.渤海大学 2015
[6]中学语文语感教学策略研究[D]. 刘芳.中央民族大学 2013
[7]21世纪迄今语感及语感教学研究述评[D]. 乐小美.福建师范大学 2012
[8]中学语文语感教学探索[D]. 黄莉萍.江西师范大学 2010
[9]近20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 徐云知.首都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63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263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