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线谱在民族乐器教学中的利与弊 ——以中小学“第二课堂”古筝教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28 09:46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民族乐器也开始逐渐普及。近些年来,像葫芦丝,笛子等民族乐器已经作为部分中小学音乐课程上的必修课。除此之外,中小学生的第二课程中,如古筝,竹笛等民族乐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那么在民族乐器的教育和学习中,大多数都是使用简谱,五线谱使用的相对较少。本篇文章从民族乐器教学中五线谱运用现状出发,通过论述和分析了五线谱在民族乐器教学中利与弊,并以中小学“第二课堂”古筝教学为例,分析了中小学古筝五线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中小学古筝五线谱教学的具体措施。通过探索和总结民族乐器五线谱教学的优势与弊端及发展的趋势,体现了五线谱教学的重要性,推动了民族乐器的发展,对五线谱教学的发展进行了深一层次的研究。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同样的旋律,用五线谱和简谱分别记谱,给人的视觉感觉是不一样的,五线
图 2-12.实施民乐五线谱教学的教材选择范围不够虽然五线谱越来越被大家所熟悉,也逐渐开始重视,但是在使用五线谱教学的问题上仍然不够,在民族乐器使用五线谱的教学上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在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线谱教学的方法[J]. 蔡林娟. 中国校外教育. 2014(05)
[2]试论C调记谱法在中国民族器乐中的运用——以教学与演奏实践为中心[J]. 李传兴.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3]古筝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李金博. 青春岁月. 2013(11)
[4]中国竹笛五线谱记谱与指法练习新探[J]. 李荣帅. 黄河之声. 2013(09)
[5]论基础教育中五线谱和简谱教学的优劣势及其应用[J]. 田英英. 大众文艺. 2011(09)
[6]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及其当今教学中的问题[J]. 赵毅.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7(02)
[7]从《五线谱实际教学问题研究》看程懋筠的国民音乐教育思想[J]. 汪洋. 中国音乐学. 2006(04)
[8]五线谱和简谱在中国的演进及其对中国音乐传统记谱法的影响[J]. 廖红宇.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6(03)
[9]中小学音乐教育应普及五线谱教学[J]. 常青.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3(10)
[10]五线谱、简谱记谱法的差异性[J]. 肖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1(04)
硕士论文
[1]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 李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2]论基础音乐教育中的识谱教学[D]. 樊梦楠.洛阳师范学院 2015
[3]中西记谱法研究[D]. 杨健.天津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68283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3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同样的旋律,用五线谱和简谱分别记谱,给人的视觉感觉是不一样的,五线
图 2-12.实施民乐五线谱教学的教材选择范围不够虽然五线谱越来越被大家所熟悉,也逐渐开始重视,但是在使用五线谱教学的问题上仍然不够,在民族乐器使用五线谱的教学上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在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线谱教学的方法[J]. 蔡林娟. 中国校外教育. 2014(05)
[2]试论C调记谱法在中国民族器乐中的运用——以教学与演奏实践为中心[J]. 李传兴.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3]古筝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李金博. 青春岁月. 2013(11)
[4]中国竹笛五线谱记谱与指法练习新探[J]. 李荣帅. 黄河之声. 2013(09)
[5]论基础教育中五线谱和简谱教学的优劣势及其应用[J]. 田英英. 大众文艺. 2011(09)
[6]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及其当今教学中的问题[J]. 赵毅.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7(02)
[7]从《五线谱实际教学问题研究》看程懋筠的国民音乐教育思想[J]. 汪洋. 中国音乐学. 2006(04)
[8]五线谱和简谱在中国的演进及其对中国音乐传统记谱法的影响[J]. 廖红宇.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6(03)
[9]中小学音乐教育应普及五线谱教学[J]. 常青.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3(10)
[10]五线谱、简谱记谱法的差异性[J]. 肖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1(04)
硕士论文
[1]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 李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2]论基础音乐教育中的识谱教学[D]. 樊梦楠.洛阳师范学院 2015
[3]中西记谱法研究[D]. 杨健.天津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68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36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