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知识观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1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知识观研究述评
【摘要】:课程改革的知识观问题是一个具有根基性、前提性的重要理论问题。新课改以来人们对此问题作了多维透视,主要表现为基于哲学知识论的研究、教育学视角的研究、知识社会学视角的研究及心理学视角的研究等。不同研究视野加深了人们对课程改革知识观的认识。对此问题还需要更加明确研究的问题域,从单纯思考知识观的本体论解答转向教育中知识之于人的"意义阐释"。同时,也要充分关注教育实践中本真存在的知识观问题。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知识观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识观的研究历程整体上看,国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识观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自在到自觉,从单一视角到多维视角的研究历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此研究走向学术自觉、展开多维透视的鲜明标志。由于知识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观问题成为课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勇,阎水金;西方知识观的转变及其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3 周志平;重考知识的性质——一种教育学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9期
4 薛晓阳;知识社会的知识观——关于教育如何应对知识的讨论[J];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5 李朝东;现代教育观念的知识学反思[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6 胡芳;知识观转型与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5期
7 黄忠敬;我们应当确立什么样的课程知识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齐学红;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社会建构——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观点[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黄首晶;;审视当前知识特征观研究:教育学的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9期
10 石中英,尚志远;后现代知识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探索;199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永祥;知识观视野下的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久奎;胡剑;;试述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新课程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李清茂;邵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网络信息服务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4 江静;;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郭校文;吴玲;;从历史变迁与思想分野看儿童读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赵翠芳;欧靖;刘玉花;;提高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学习自主性之行动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聂小明;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于玉星;;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ctivity Design Based on Constructivism[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6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高天明;;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蔡剑兴;;试析斯宾塞的科学知识价值观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华梁;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影;内观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宇;大连市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海燕;论文献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攀;支架式汉字教学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平;主体认知结构及其对认识活动的影响[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2 田玉荣;论休谟对康德关于两种对象思想的影响[J];北方论丛;1996年04期
3 姜勇,阎水金;西方知识观的转变及其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4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5 陈建华;;论知识/权力关系及其对教育知识价值取向之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6 王红宇;新的知识观与课程观[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4期
7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8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9 江峰;;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10 刘儒德;论认知灵活性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本陆;[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李醒民;[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丽丽;;21世纪北欧五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特点[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10期
2 张俭福;与时俱进:学生自能发展的时代诉求[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5年Z1期
3 秦文孝;罗维亮;;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教育提出的新课题[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折射出的师资培训问题[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5 王贤辅;杨行玉;;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前教育的影响[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陈品顺;;面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民族师范教育及其发展[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王莅;;试析高等师范教育如何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陇东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万娟;蒋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启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李晓光;梁鸿云;;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阴山学刊;2008年05期
10 刘琼;;教育平等的理想与追求——20世纪法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汝莉;;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A];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基础教育改革——第七期全国陶行知研究骨干培训班报告集[C];2002年
2 刘义军;梁映;;高职空调工程技术应用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林李云;;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化学教学[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4 吴慧媛;;《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孟雪征;曹相生;;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6 赵金平;;关于高中阶段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邓晖;郭祥瑞;;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探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8 贺玲芳;;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9 李生俊;;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董节英;;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朝宏;在开放课堂的基础上建立有序课堂[N];中国教师报;2010年
2 记者 黄妙英;广西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发展[N];广西日报;2002年
3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新要求[N];光明日报;2002年
4 ;如何管好用好名师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CBN特约记者 孙行之;金忠明:以平常心看待今日之教育[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记者 尹鸿祝;努力开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潘满库;基础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N];山西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刘昆 广西日报记者 贺波;“课堂变得有趣了”[N];光明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张东伟;“黄冈神话”是如何缔造的?[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10 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长子门小学校长 李全昌;关于课程改革的十点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新民;基础教育改革渐变论[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珊云;民间公益组织与课程改革治理机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高金锋;反思与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泽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切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庞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瑞典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段兆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朝辉;从管理走向领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美玲;当代俄罗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敏;基础教育中历史双语教学的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余彬;终身教育理论视野下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东;东胜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问题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红雁;关于初中美术教学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范牡丹;战后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研究与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鲍文丽;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忠良;高师物理教育专业《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2年
9 王丽;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与试验修订本(必修)特点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吕杰昕;课程场域中的权力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90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90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