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从青少年追星谈榜样教育

发布时间:2017-11-07 22:38

  本文关键词:从青少年追星谈榜样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 追星 榜样 教育


【摘要】:如何面对青少年“追星”这一现象,以及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并探求引导青少年从“追星”行为中获得有益帮助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本文也希望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青少年追星现象入手,创新榜样教育,建立有效的榜样教育机制,探索榜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青少年健康发展寻求更好的方向。 榜样与明星都是特定群体或个人的“重要他人”,两者都是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倾向的重要他者。主流媒体与宣传在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中树立的榜样,如果青少年能够自觉认同将其作为自我成长的人生目标,对社会、对自我无疑都是非常有利的。青春期的青少年,性心理快速发展、扩张,急于寻找一个目标来依恋和释放。当他们把这种情感投射到异性明星偶像上时,他们可以为“星”们动情,为“星”们哭泣,为“星”们陶醉、着迷,就使得这种感情宣泄得既彻底又安全,由于追星梦最终不可能得以实现,他们会自动放弃追星,并带着追星过程中获得的满足与成熟,回到现实的生活中。这样伴随着偶像的寄托和抚慰,走过了青春期的青少年,走向了成熟。因此,从这一角度看,青少年追星并非洪水猛兽。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青少年追星是其身心发展与社会实践的产物,我们应当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探究分析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青春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特殊时期,被称为人生的“第二次心理诞生”,是人生中起伏跌宕与不安的一个转折点。自我认同、模仿、情绪波动、自尊下降、叛逆、从众等都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偶像崇拜就是这一系列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的特殊结果。因此,在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上,青少年崇拜偶像实际上是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自然的心理现象,对青少年的自我建构与自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人生历程中人格形成的主要方式。然而,自近代科学革命以来,工具理性张扬,价值理性式微,教育被误认为是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在这种教育生活中,伴随着青少年的常常会有枯燥乏味、空虚烦闷、孤独压抑、挫折煎熬乃至痛苦失望。但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父母、老师的重托,他们牺牲现在,忍受“挤压”,然而内心却充满对本真的向往、自由生活的憧憬。在这种学校教育制度和现状下,偶像崇拜也就成了青少年的必然现象。 青少年追星行为,蕴含着价值观的内在作用,也受到其社会心态的影响。我们要想探究和分析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缘由,就必须从青少年价值观和社会心理的角度入手。青少年偶像崇拜与社会心态以及文化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变革。当今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榜样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榜样教育中所树立的榜样形象并没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在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感性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理性文化的领域在逐渐萎缩的情况下,偶像文化日渐强盛,榜样文化却日趋式微,榜样祛魅日益成为现实。在信息、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提出并加强榜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榜样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从形式上讲,榜样教育就是一种偶像化的教育。因此,榜样教育应该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1.参与性原则2.批判性原则。3.疏导性原则。4.自助性原则。榜样教育是一个将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和匹配的系统化工程。正确、真实、有吸引力的榜样教育对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会产生深远影响,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祖国未来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习榜样的实质精神,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对榜样的模仿,而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榜样精神的理解与学习。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丽萍;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思想浅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姚向云;小学思品课中学生的“自我教育”[J];湖南教育;2001年13期

3 周成华;关于学生自我教育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20期

4 冯春芳;自我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J];前沿;2004年03期

5 王福文;教会学生自我教育[J];人民教育;2000年09期

6 李继宏;论自我教育与个体社会化[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21期

7 郁慧芳;以自我教育塑造主体人格[J];上海教育;2004年03期

8 王永锋;浅谈个性与自我教育能力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9 喻文;;自我教育[J];少年儿童研究;2006年10期

10 王建庄 ,燕峰;试论自我教育及其能力培养[J];天津教育;1996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文斌;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婷;榜样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54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154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9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