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家上学”儿童的社会化问题之争
本文关键词:美国“在家上学”儿童的社会化问题之争
【摘要】:随着"在家上学"运动在美国的迅速发展,"在家上学"的儿童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社会化成为了一个焦点议题。关于该问题,学者们大体持三类观点:"社会化危机"论、"社会化良好"论和"差异社会化"论。"社会化危机"论认为"在家上学"的儿童难以像那些在学校就读的孩子一样顺利实现社会化;"社会化良好"论认为"在家上学"的儿童同样能够顺利实现社会化;"差异社会化"论认为应该区别看待"在家上学"的不同群体,这些儿童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社会化取决于具体的教育方式。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西方国家“在家上学”运动研究》(项目编号:11YJC8801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90后”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社会化研究》(项目编号:09YJC880025) 江苏大学高级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当代西方“在家上学”运动的理念、实践及启示》(项目编号:10JDG159)
【分类号】:G571.2
【正文快照】: “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又被称为“家庭学校”(Home School),指的是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但却仍然以家庭而非制度化的学校为主要教育场所、由家长或家庭教师而非学校教师承担教育者角色的教育形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种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形式在美国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隐蔽课程建设之简要考察[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郝明君;现代课程的意识形态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何李方;“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农村义务教育体制问题探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4 王金国;试论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刘丽群;;论课程公平——一种社会学的视野[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周忠明;动力型困难学生:关注家庭教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3期
7 李国强,龚跃华;教师反学校文化现象浅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8 王继平;合理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初探[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9 钟玲;论批判教育学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基础及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10 王香丽;;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教育制度因素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言世;任建峰;孙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4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红仔;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现状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辛治洋;论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樊改霞;多元文化中学生交往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席琴;关于我国教育学专业发展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宁彦锋;课程创新的教师动员:路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顾志红;新课程的教师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宋志君;素质教育导向下的四川省小学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张敏;促进学生交往[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胡迪雅;民族高等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汪昌华;班级学生社会分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宇;美国“家庭学校”运动及其新趋势[J];学科教育;2004年05期
2 童民;;美国兴起“家庭学校”[J];家庭与家教;2006年09期
3 ;美国“在家上学”孩子更优秀[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年Z2期
4 苟春艳;;“家庭学校”在英国[J];刊授党校;2000年04期
5 钱扑;;美国家庭学校的兴起及其特征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11期
6 王佳佳;王文倩;;美国“在家上学”现象研究综述[J];教育导刊;2011年08期
7 罗明东,陈瑶;家庭学校:一种新的教育形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于泓;金·胡博;;我的家庭学校的回顾与反思[J];世界教育信息;2000年11期
9 甄丽娜;当代美国“家庭学校”透视[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美国越来越多孩子上家庭学校[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文滨;家庭学校众人谈[N];农民日报;2003年
2 康希娥;家庭学校共抓德育[N];西藏日报;2002年
3 安德丽娅·瑞德 拉塞尔·瑞德 盛原 译;美国学生在家上学[N];音乐周报;2001年
4 安德丽娅·瑞德 拉塞尔·瑞德 盛原 译;美国学生在家上学(未完待续)[N];音乐周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苏婷;“知心家庭学校”新鲜出炉[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张晓琴 王荣华;建立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的学生评价机制[N];秦皇岛日报;2005年
7 时言平;“陪读楼”:学校当反思,岂能反逐利[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郭艳;我省基础教育课改将四面突破[N];山西日报;2005年
9 严俊杰 本报记者 黎虹;10年后传统学校会怎样?[N];中国质量报;2000年
10 王爽 整理;我眼中的美国教育[N];工人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丽梅;美国家庭学校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张玲;美国的家庭学校教育运动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汉珍;丁丁为什么在家上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路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作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5 高丽;美国“公校私营”改革模式及其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廖祥红;关于家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赵厚勰;美国择校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54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154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