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重庆市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7 17:15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乡 义务教育 均等化供给 泰尔指数


【摘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学的定律,也是人类社会的存亡法则。凡生物都面临着生存竞争,唯有自强不息才能得生存。梁启超在风雨飘摇的中国曾经喊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警世豪言;毛主席把年轻人比作七八点钟的太阳;现代人则喜欢将孩子比喻成“祖国未来的花朵”。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人才储备库,他们肩负着国家未来的使命,所以,抓好青少年教育是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根基所在,而发达的教育则是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础。 由此可知:要想抢占先机,必须抓好教育。 当代中国的领导人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关心。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共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温家宝总理强调:“中国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经济发展建立在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的基础上。”如今,在广大乡村学校的墙壁上,还可以看到“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贫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贵不读书,富贵不长。”以及“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醒目的标语。 时代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国家发展结硕果需要教育园地的朵朵繁花。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显得越来越迫切。义务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民教育,它的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家开始加大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对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免除学杂费”随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战略出台,其中就有涉及义务教育均等化的政策条文。 由于国家不间断的努力,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城乡之间的义务教育逐步迈向均衡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宽广,经济发展是典型的“二元经济”模式,加上现行的“以中央省级经费投入为主,以县级管理为主”的农村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存在的不足,致使经济基础较弱的地区在义务教育经费上仍然较为缺乏,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发展依旧面临很多挑战。教育的不公平是社会竞争最大的不公,此外的不公平因素大多源于此。接受教育是一个人发展的硬性先决条件,受教育机会的丧失必然使公民无法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使表面上向他敞开的机会失去意义。事实已经表明,群体以及个体之间的贫富差距背后往往是所受教育水平的差距。因此,促进教育平等是消弭贫富差距,进而实现社会公平的利器。同时,经验表明,教育分化将引起公民对社会的不信任乃至仇视,而平等的教育有利于社会的团结。因此,在新的经济政策背景下,有必要就义务教育均等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积极探索义务教育的均等化发展道路。本文重点选取重庆市城乡义务教育的均等化供给状况进行分析。 重庆市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着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格局,因此,其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颇具代表性。2007年重庆市被列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此也出台了很多关于义务教育的专项政策法规。但是在实施这些政策之后,重庆市的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供给的现状到底如何,是否还存在义务教育供给的非均等化,非均等化的程度到底如何,这些都还有待去研究和探讨。国内对于重庆市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供给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在这样的经济状况和政策背景之下对重庆市的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状况进行重点探讨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紧紧围绕如何实现重庆市城乡义务教育的均等化供给这一主线,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进行分析。首先,对义务教育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然后就重庆市的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实证分析对重庆市的义务教育均等化状况进行进一步地测量,之后就重庆市城乡义务教育存在的非均等化问题条分缕析,挖出背后根由。最后简单介绍了国内外义务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而就如何促进重庆市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供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针对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分析: 首先是绪论部分。先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紧接着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评价,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最后就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第一章是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供给的理论分析。本章首先进行的是城乡义务教育的一般性分析:先就世界上主要的城乡划分标准进行了阐述,并对城乡的定义加以界定;接着对均等化进行定义,并通过对国外和国内的义务教育史进行梳理,对义务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准确的论述;在对均等化和义务教育的概念有了清晰的阐述之后,给出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定义,指出城乡义务教育的均等包含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标准的均等、教育结果的均等:之后本文对政府提供义务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将公共品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后,重点论述义务教育的公共品属性。 第二章是重庆市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现状分析。本章首先肯定近年来重庆市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的均等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在坚持义务教育改革创新的基础之上加大了对城乡义务教育的经费支出,另外还使得重庆市城乡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水平有所提高;紧接着开始探讨重庆市城乡义务教育的非均等化状况,通过大量数据资料的对比分析之后,发现重庆市城乡义务教育存在机会非均等、标准非均等、结果非均等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重庆市城乡义务教育在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城乡办学条件、城乡师资水平、城乡升学率等方面是非均等的。 第三章是重庆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实证分析。笔者查阅了《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后,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计算,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方法对重庆市的城乡义务教育的均等化状况以及程度进行了度量,并将之与全国的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均等化状况进行比较,在经过测量和分析之后,由数据和图表证实了重庆市城乡义务教育供给的确存在非均等的问题。 第四章是重庆市城乡义务教育非均等化的原因分析。针对前文列出的重庆市城乡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一是重庆市固有的城乡经济基础差异;二是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存在缺陷;三是重庆市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不当,其中主要包括“以城市为主”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存在缺陷、教师资源配置不当、缺乏资源配置的监督和反馈机制等;四是现有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漏洞;五是重庆市的义务教育发展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以及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监督制度存在缺陷。 第五章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供给的对策。本章首先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实施分权制的美国、集权制的法国以及与我国同属于东亚的日韩国家的义务教育发展状况;紧接着又着重介绍了国内其他省份在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供给方面的成功经验;然后在总结国内外义务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供给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完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逐步完善“投资以高层次政府为主,管理以地方政府为主”的义务教育体制;第二,针对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存在的问题,应该转变“以城市为主”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建立更加合理的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机制,更加深入地推行“教师资源流动制”,在良性基础上逐步建立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绩效评价和反馈机制;第三,学习美国的做法,建立一个使地方义务教育财政能力均等的一般转移支付制度,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的计算公式和拨付标准,赋予地方政府更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自主安排的权力;第四,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教育经费投入,并拓宽义务教育经费的筹资渠道;第五,推进义务教育法制化建设,把义务教育发展的相关条文、规定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积极完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教育财政投入监管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52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玲芳;;均等化视角下的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与对策——基于福建省部分农村学校的研究[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2 莫凡;;广东义务教育均等化问题与对策[J];广东科技;2010年18期

3 安体富;任强;;从财政角度谈中美两国基础教育均等化[J];山东经济;2011年04期

4 刘翔;申卫华;;我国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研究——基于省际数据的测度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谢标;;武汉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以义务教育为例[J];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6 韩英;;强化学校绩效评价 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S2期

7 潘红波;;我国县域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策略选择[J];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05期

8 管廷莲;吴淑君;;浙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9 刘纯彬;陈冲;;“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再思考[J];未来与发展;2010年06期

10 孔凡河;袁胜育;;困境与进路: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亚林;雷万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十年来的政策回顾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凤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两免一补”状况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玉红;;关于应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策略——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彦伯;;动态均衡: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可持续配置[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刘美玲;;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背景及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杨玉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均衡状况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金花;;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路径选择:日本的经验与启示[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任楠楠;;时代召唤: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基于江西省城乡中小学685份学生问卷调查[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陈纯槿;王红;;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的构想[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亚君;高长波;;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淼;应按“均等化标准”重构教育投入政策[N];中国改革报;2009年

2 记者 董康;江苏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新目标[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记者 李智 李卫中;我省义务教育要升级[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4 吴宏豪 汕头市金平区财政局;浅谈加强城镇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N];汕头日报;2008年

5 记者 朱萍 通讯员 徐超;港城81万中小学生开学[N];连云港日报;2009年

6 通讯员 陈首文;祁阳义务教育7年投入2个亿[N];永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袁京;九成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将提高[N];北京日报;2009年

8 记者 郭在伟;16所初中移交各区管辖[N];郑州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梁明;全市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兑现到位[N];绵阳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李晓斌;研究审议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等13项议题[N];邯郸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坤;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士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成因、影响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尚伦;建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郭厚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骆永民;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杨毅;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协同体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叶平;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干燕丹;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制度、责任与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先斌;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董玲玲;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蔡张喜;利益、失灵与均衡[D];安徽大学;2010年

5 侯娓娓;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呼娜;日本の义务教育にぉける特别活动に关する一考察[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伍红梅;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钟耿;县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吴海潮;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承丽;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地方政策选择[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96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196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7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