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新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17-11-27 08:01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新媒体 青少年成长 影响 教育对策


【摘要】:新媒体是基于数字多媒体技术,以互动传输为特点,向公众提供信息的媒体形式,为青少年成长教育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改变了青少年交流、分享和表达的习惯,对传统的青少年社会化进程提出了挑战,导致青少年的群体极化,青少年媒介素养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要加强教育工作者新媒体适应能力建设,优化青少年交流、分享和表达的新媒体环境,培养青少年媒介解读和批判能力。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基金】:2011年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新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分类号】:G455;G206
【正文快照】: 伴随数字技术诞生的新媒体,以其丰富的交流形式和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渗透力成为当今全球传播的利器,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传播方式,而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式。正如美国学者理查德·斯皮内洛所说: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1]。《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蓝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定新;;媒介素养与领导水平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2 蒋原伦;;网络聊天的语用和文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任建东;网络拯救技术、法律与道德[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李元;;网络信息共享与信息独占问题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陈芬;网络技术的伦理问题与伦理关怀[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周晓东;哈贝马斯的“认识论”与“文化滞差”中的图书馆学[J];图书与情报;2004年01期

7 徐洁;电子期刊的长期存储和利用[J];图书与情报;2005年05期

8 沙勇忠;;信息活动的伦理维度[J];图书与情报;2006年01期

9 何志钧;秦凤珍;;网络传播与审美文化新变初探[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彭华民,侯莹;论虚拟社区与人际互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张冠文;;信息时代青少年媒介媒介素养教育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彭景阳;;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与个体的自我异化——兼论大学生网络生存方式的思想和行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刘静静;吴月娥;;新媒体是科技传播的“双刃剑”[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曲克敏;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卓翔;网络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孔伟;信息技术视域中的社会生产方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刘丹鹤;赛博空间与网际互动——从网络技术到人的生活世界[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丽莉;网络隐私权问题的社会学分析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王宁;因特网上版保护问题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3 李娜;反盗版的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4 马恒平;网络行为的心理伦理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5 刘柏林;论网络道德建设[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易艳;关于网络伦理规范建构的若干问题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苏苏;网络经济中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8 陈雪辉;《案例》:RPS公司[D];暨南大学;2002年

9 覃幼凌;网络道德:问题与出路[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军;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蒙太奇”与青少年成长——评《大众传媒的价值影响与青少年德育》[J];中国德育;2006年12期

2 吴明琪;挫折教育——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J];四川教育;1994年Z2期

3 李慧;;试论非智力因素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4 吴时国;;浅论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9年32期

5 牛国兴;;青少年生死教育实施必要性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11年01期

6 刘东锋;鹿岳;;增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3期

7 程燕;青少年学生从众行为及其引导[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8 李晓荣;邢千里;;信仰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J];教学与管理;2008年01期

9 张圣起;;人文教育:青少年成长中不可缺少的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崔金英;;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对象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四网四屏融合的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实践[A];第六届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任蕴梅;;校外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3 苏守珏;;“优化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策略”中期研究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4 黄春燕;;博客家园——青少年成长的新天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5 孙圣涛;张薇;;中学生应付方式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崔爽;;目标确立对于中学生学习效能提高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世华;;运用形象思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麦珍;;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育人方法探索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9 郑小军;杨满福;黄春燕;;四结合的青少年博客家园的建构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10 樊富珉;;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与辅导发展[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明春;青少年成长的烦恼[N];新乡日报;2008年

2 记者 刘婧 实习生 徐金华;关注青少年成长[N];焦作日报;2010年

3 风痕 刘庆华 王兴华 陈硕;让素质教育照亮青少年成长的道路[N];大众科技报;2008年

4 翟颖娜;要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N];保定日报;2008年

5 马晓慧;从故事中学习成长的道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记者 胡丽丽 通讯员 郭m(滔;霍州市多管齐下关爱青少年成长[N];临汾日报;2009年

7 记者 魏巍;南关区为青少年成长营造好环境[N];长春日报;2007年

8 杨立新(作者系玛纳斯县文体局局长);优化青少年成长文化环境[N];昌吉日报;2006年

9 记者 崔璀 通讯员 叶志明;大港头创办“家长法制教育学校”[N];丽水日报;2008年

10 区教宣;关心青少年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N];西藏日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娜;论影视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宝卿;论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环境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敏;流行语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苏州大学;2008年

4 曹娟;诸城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5 陈跃红;我国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与教育引导[D];河南大学;2007年

6 程凯;我国青少年活动阵地市场化运作探讨[D];天津大学;2006年

7 郑云凤;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慧;非智力因素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9 曹东燕;信息时代促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课程教学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俊花;基于沉浸理论的小学数学教育游戏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31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31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6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