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以权择校”:父母政治资本与子女择校

发布时间:2017-12-01 12:05

  本文关键词:“以权择校”:父母政治资本与子女择校


  更多相关文章: 择校 政治资本 党员 CGSS


【摘要】:本文将党员身份和科级以上干部身份作为政治资本的代理,利用CGSS2003数据对我国城镇地区"以权择校"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父母政治资本显著提高了子女择校的概率,更高的政治资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子女的择校费支出,具有更高政治资本的人具有更消极的公共教育态度,但是具有更高政治资本并用于子女择校的父母则没有显著的消极态度。同时,本文还得到了党员作为政治资本的异质性以及隔代影响的证据。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对教育公平的讨论中,择校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发达国家出于对公立学校质量和效率的质疑以及对市场竞争的推崇,而支持倡导公立学校之间的选择和公私立学校之间的选择不同(Levin,2001),中国特色的择校问题主要源于重点学校制度。“在90年代以来教育快速发展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爽;陆铭;章元;;社会资本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来自中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2 王丽;王善迈;;义务教育中择校寻租主体的行为分析[J];教育科学;2005年06期

3 文东茅;;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莉;;教育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3期

2 秦行音;社会分层对农民家庭子女受教育机会的影响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兰兰;;对我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艳霞;课程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石绍宾;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唐晓娟;美国择校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乐;基于EO匹配的科技人力资源迁移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张清霞;浙江农村相对贫困:演变趋势、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世华;[因教致贫]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乔菲;我国社会分层对教育过程公平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景婷;阶层资本对子代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华;中国高考与社会分层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玉瑶;论法国大学校社会功能演变[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海娜;有限理性与面子表达:城镇自雇佣群体对子女高中阶段教育机会的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保红;略论高校教师权利的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8 房晓梅;初中生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梁春鸣;中美基础教育改革中引入市场机制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海红;知识贫困的现状分析与教育治贫的策略建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东茅;;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2 劳凯声;重构公共教育体制:别国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李路路;社会分层结构:机制变革与阶层相互关系[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张爽;陆铭;章元;;社会资本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来自中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5 王海港;中国居民家庭的收入变动及其对长期平等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6 邢春冰;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资决定机制考察[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7 尹恒;李实;邓曲恒;;中国城镇个人收入流动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8 叶玉华;教育均衡化的国际比较与政策研究[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9 刘录护;;家庭子女教育消费:社会不平等机制的微观建构[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10 杨东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大之中的阶层差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民清;“择校热”透视[J];中小学管理;1996年05期

2 张英;崔建伟;;沧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石婉君;;从中国传统教育观出发探究乡镇父母愿意为孩子“择校”的原因[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4 杨慧;张明星;;试论义务教育均衡化——重新审视“重点校”制度及教育公平[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5 本刊评论员;;认真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J];黑龙江教育(小学);2011年09期

6 ;何时刹住“择校风”[J];大江周刊(焦点);2011年09期

7 董向东;;声音[J];甘肃教育;2011年12期

8 王玉昆;市场经济与教育资源配置──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综述[J];中小学管理;1997年01期

9 黄觉;抓大放小 多种形式[J];中小学管理;1998年Z1期

10 赵敦敏;;择校根源并非优质教育供给不足[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晶;;择校:促进还是抑制教育公平?[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吴春霞;;阶层差距与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来自北京市初中的经验数据[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陆铭;蒋仕卿;;教育产业化:反思的反思[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4 翟静丽;;“就近入学”政策反思[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邹兆辰;杨朝晖;;社会现代化呼唤教育公平[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东北师范大学课题组;;长春市中小学择校生的成因、问题及对策研究[A];吉林省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续集四)[C];2000年

7 胡咏梅;吴爽;;北京市居民家庭义务教育负担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陈静漪;;城市义务教育校际发展不均衡的制度分析与改进[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郝玲玲;孙河川;;英国教师核心专业标准对沈阳市的启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潘瑞康;;关于流动儿童入学难的探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调查所 王星;择校难以叫停[N];中国妇女报;2005年

2 张可丹;择校:各类“造假”齐上阵[N];中国妇女报;2005年

3 闲言;择校何不“阳光化”[N];经济日报;2003年

4 ;如何遏制择校之风[N];经济日报;2005年

5 姜美;择校“择”出了什么[N];宁夏日报;2005年

6 丁伟;公办不择校 择校找民校 名校办民校[N];人民日报;2004年

7 朱虹;公办不择校 择校找民校[N];人民日报;2005年

8 刘洁;私立学校:美国择校新宠[N];中国社会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李江龙;又到儿女择校时[N];太原日报;2005年

10 邱问;择校是过街老鼠吗[N];温州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利娟;社会转型期城郊农民教育投入行为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厚勰;美国择校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明镜;社会转型视角下的我国中小学“择校”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聂章艳;郑州市中小学择校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4 范惠众;同一财政主权区域内自由择校和铜陵模式下教育供给的均衡及福利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5 梁清园;双边匹配理论在我国自主招生择校机制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沈亮;城市郊区教育资源优化的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潘岭岭;[D];四川大学;2004年

8 宋松;我国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陈冬丽;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受教育权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庄浩;超大规模改制学校的成因、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41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41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0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