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匮乏下的尴尬:发展中国家“大班额”现象探析
本文关键词:教育资源匮乏下的尴尬:发展中国家“大班额”现象探析
【摘要】: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初等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带来诸多问题,而"大班额"现象的普遍化正是其中之一。"大班额"的教学组织方式通常被认为会降低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本文以多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对象,分析了"大班额"问题的存在现状、不利影响和形成原因,并深入探究了在现有条件下该问题的缓解对策。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和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机制研究”(10JZD0041:首席专家:李玲)的研究成果 西南大学201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基于人口变化的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需求预测研究”(SWY1209476)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511
【正文快照】: 班级规模与教育质量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班级规模过大,课堂秩序相对更难维持,教师对学生个体关注度也会相应下降,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大班额”教学工作的困难也会给任课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带来负面影响。尽管如此,,对部分教育资源相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雒兴萍;;如何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蓉;;一场关于班级规模的讨论[J];江西教育;2005年22期
2 肖川;;班级规模过大的危害[J];天津教育;2011年06期
3 夏人青;保证师生接触时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年04期
4 庞红卫;对小班化教育的几点认识[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4期
5 计湘婷;创建鲜活的学习型网络课堂[J];教学与管理;2003年28期
6 李森,潘光文;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11期
7 迈克尔·布罗尔;阿吉;;课堂管理[J];师资培训研究;2003年03期
8 唐露萍;;课堂管理策略初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张红梅;;课堂管理的技术——谈谈“第一信息”法和“没有失败”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1期
10 ;美国名师的课堂管理诀窍[J];时代教育;2007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宿淑华;;心理学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2 曲正伟;;美国缩减班额计划的实践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徐州矿务集团张双楼矿校《构建健康课堂基本模式的研究》课题组;;传统课堂与健康课堂的差距的调研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4 闵一农;;复式教学的课堂管理[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薛海平;闵维方;;中国西部教育生产函数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张春媛;;新课改下学科教学与心育整合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何孟杰;;多媒体下的德育评价新法[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10年
8 翁秋怡;;教育资源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秦玉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衰减问题研究——以中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孙河川;鲁良;刘文钊;郝妍;;芬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对辽宁省教师评价的启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传宝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美教室座次安排迥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和学新;班级规模影响教育效果[N];人民日报;2004年
3 倪来成;改进课堂管理的若干策略[N];淮安日报;2011年
4 卧 松;日本研究发现:21~25人为最佳班额[N];中国教师报;2005年
5 丹阳市第六中学 朱万喜;采取有效措施 构建和谐课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6 李茂;卡姆拉斯的课堂管理诀窍[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宜兴外国语学校 朱伟平;于细节处下工夫[N];江苏教育报;2010年
8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 孙春福;科学的课堂管理催生优质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要与学生共同学习[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金添 编译;2007年新西兰五大教育热点[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家访;有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丽琴;为了学生的精神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徽;混沌课堂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吴艳茹;以课堂秩序为中心的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杜树佳;改善课堂管理,实施合作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丽丽;论课堂管理中学生个性自由的缺场与重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席珊珊;教师权力转型[D];河南大学;2009年
6 冀伟伟;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季婷婷;基于学生需要的课堂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江涛;优秀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9 李晓宁;走向平衡—课堂管理的生态学取向[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雪;义务教育班级规模与学生情感发展相关性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97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97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