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权重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定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权重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定量分析
【摘要】: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评价指标已经得到较充分的阐释,但对各指标应有的权重却较少研究,尤其缺少一线教师的声音。文章请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对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予以判定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信息化发展的权重值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表明人才队伍培养和管理制度软环境建设应是当前处在技术应用阶段的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辽宁省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及评价标准构建”(2011lslktjyx-36)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化教育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实践研究及案例分析”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随着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理念的落实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上,人们取得了普遍的共识,研究者从评估角度对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2006年,刘嘉就建立了一个由3个指标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殿廷,李东方;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的途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许绍双;;Excel在层次分析法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年11期
3 杨改学;;关注新变化 应对新措施[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6期
4 杨斌;解月光;孙艳;;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7期
5 袁新瑞;姚远;丁剑峰;;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3期
6 刘嘉;;关于中小学学校信息化指数的初步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丽娜;陈东梅;彭贵华;;层次分析法的改进及其在四川农业发展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2 王濵;朱明晗;翟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恩施州魔芋种植基地土壤质量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3 王丹;赵源;倪长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4 张良华;邵卫东;王德才;唐业军;孙玉萍;;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装备维修器材消耗量预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雷永登;史秦青;王静爱;赵金涛;胡国芳;;基于综合定权法的中国玉米综合灾害风险评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6 胡萍;;商办楼的投资环境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钟城;吴振华;;我国八大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实证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1期
8 李世美;;基于AHP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综合评判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9 徐向宏;王婷婷;雷文文;冯宜明;;景电灌区绿洲综合生态系统管理耦合技术评价分析[J];草业科学;2010年06期
10 李秀卿;尚景刚;姜世金;刘子军;宋云峰;;基于模糊区间数的黑启动方案评估层次分析法[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钟城;;我国八大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振华;钟城;;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解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游海林;曹永强;马静;;改进的AHP在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方案评价中的应用[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逊;杨帆;米红;席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国民经济动员定量评价模型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贺勇;;AHP在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A];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增刊)[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少军;基于多信息源的台风灾害实时评估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何旭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张连刚;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勇;财政支持江西新农村建设的效应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李琼;洪水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及改进[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浦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效益评价体系理论与方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张光鹏;我国卫生监督职能落实的焦点问题与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吴新燕;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分析与应急准备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9 相震;城市环境复合承载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10 曾向阳;土地储备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宝;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焕娟;寿险公司经营状况综合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霄;信息化条件下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支持体系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鄢华士;层次分析法在南方国际石化仓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姜睿清;江西省创新型企业创新绩效评价[D];南昌大学;2010年
6 吴慧;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梁承刚;上海港危险货物码头环境应急能力评估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平;食品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效果评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谢凌雁;滇池福保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10 陶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产业园区选址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永红,林崇德;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其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解月光;孙艳;刘向永;;可持续发展: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选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谭金波,石晋阳,李艺;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现状与教师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6期
4 殷雅竹,李艺;论教育绩效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5 彭绍东;解读教育技术领域的新界定[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6 杨改学;马志强;;教育信息化促进西部教育的变革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7 胡小勇;;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区域性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理论框架与个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8 方创琳,毛汉英;区域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探讨[J];地理学报;1999年05期
9 王靖,张金锁;综合评价中确定权重向量的几种方法比较[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王应明;判断矩阵排序方法综述[J];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199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7’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主论坛讲话摘要[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14期
2 荆茂祥;;推进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教育竞争力[J];天津教育;2009年05期
3 ;第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即将召开[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06期
4 宋超;立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系统工程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36期
5 咸立亭;服务教育信息化建设 推动教育发展[J];教育信息化;2002年04期
6 ;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J];教育信息化;2003年04期
7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J];黑河教育;2004年03期
8 童信;;2004教育信息化商机[J];中国信息界;2004年08期
9 陈虎;农村教育信息化 十年磨一剑——访兰州大学副校长李廉[J];中国教育网络;2005年06期
10 徐亚先;包小童;文泉;;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策略问题[J];中小学电教;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福;;学生贷款:政府的职责及其评价指标[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宋琛;邴喜;;以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为契机推动辽宁教育信息化建设——从应用效益角度思考工程的实施[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王安巍;;更新教学评价指标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4 胡卫星;刘家勋;赵苗苗;;网络教学动态化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欣;;大学生自我心态图调查与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朴雪;刘家勋;吴昌明;;关于构建双发展教学评价理论体系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梁巧飞;李佳;;云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的调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段宝霞;;基础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探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孙河川;鲁良;刘文钊;郝妍;;芬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对辽宁省教师评价的启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长生;;关于高校教师锻炼性身体活动心理效益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力;方正君逸三大优势绘制信息化蓝图[N];科技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高耀彬;上信息高速路进教育快车道[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陈丹;投入与需求不成正比 教育信息化亟需企业注资提振[N];通信信息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海伦;统一标准: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通脉络[N];中国电子报;2002年
5 陈丹;教育信息化亟需注资提振[N];商务时报;2008年
6 ;一点、一线、一面[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7 陆 雨;教育信息化建设要突破三大难关[N];光明日报;2002年
8 记者 冯庆 实习生 晏慧文;深圳教育信息化应用是重点[N];深圳特区报;2005年
9 记者 梁进峗;会宁教育信息化建设势头良好[N];白银日报;2007年
10 太原五中 李雷;创新发展新思路[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同祥;教育信息化系统规划及其知识咨询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肖玉敏;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定;在线学习(WBL)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石;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及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2 李才桥;创建校本资源库,,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永凯;北京市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万银;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宋海波;PFI在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罗卓笔;基于校本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式研究与系统设计[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允仙;走向信息资源共享的教育城域网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杨奋;教育信息化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胡三华;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下的网络课程系统设计与开发[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伍海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电子学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97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297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