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心理化:理念、策略与行动
本文关键词:教材心理化:理念、策略与行动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3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材心理化致力于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有机结合,主要采取直接经验化和同化两种不同的策略。直接经验化注重教材的经验意义,经过直接经验化的教材主要是提供一些事情让学生去做,与之对应的是活动课程;同化注重教材的逻辑意义,根据同化策略编制的教材主要是提供一些知识让学生去学,与之对应的是学科课程。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编制尝试将两种策略融合起来进行。
[Abstract]:The psychology of teaching material is devoted to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discipline logic and psychological logic, and mainly adopts two different strategies of direct experience and assimilation. Direct experience pays attention to the empi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rough the direct experience of teaching materials are mainly to provide some things for students to do, and corresponding to the activities of the curriculum; Assimilation pays attention to the logical meaning of the textbook. According to the assimilation strategy, the textbook is mainly to provide some knowledge for students to learn, corresponding to the subject curriculum.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e basic education stage of our country tries to combine the two strategi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423.3
【正文快照】: 一、教材心理化的理念无论是教材的编制还是使用,都应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使干巴巴的学科知识变得“有血有肉”。这正是教材心理化的过程。教材心理化是教材科学化的标志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改善的重要途径,它致力于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有机统一,将教学法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卢帮明;《汽轮机设备与系统》教改的探讨[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单中惠;;福禄培尔游戏理论新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李海艳;;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张秋婵;;《安徽地域文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李虹;;现代教材观视野下的高校教材建设创新研究[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3 张立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选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4 段会冬;;从农村城镇化看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7 单中惠;;赵祥麟与外国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褚洪启;;杜威的教育目的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方晓东;;试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李森;;西方关于人的学说与教学动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二玲;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何淼;中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培元;谭永金;;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关系探讨[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5年06期
2 郑杜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途径[J];校长阅刊;2007年06期
3 李盼;;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来源浅析[J];成才之路;2008年27期
4 郑绍红;黄贵英;;学为主体,教为指导——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学关系的重新审视[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5 方凌雁;;表现性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用的操作建议[J];浙江教育科学;2009年01期
6 杨曙明;;明晰形态 优化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高效操作[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18期
7 陈玲玲;;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J];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05期
8 李才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10期
9 姚婧;;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应然要求和现实问题[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9期
10 万伟 ,潘克勤;谈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J];班主任之友;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晓东;;二十世纪前期欧美活动课程论对学科课程论的挑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卫作辉;;网络时代的学科教学途径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赤;;关于优化课程的思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4 江伟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培祥;邱家述;平丹灵;;文科教学实现信息技术资源“零浪费”的实践[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6 陈艳红;;研究性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影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7 罗芳;;心理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设计思路和操作[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黄一相;邵跃生;陈国荣;;论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定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9 ;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重点课题“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之子课题《教师信息技术“三位一体教学”研究》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10 黄维;;谈“整合”中的“创新”——浅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的创新教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圣华;综合实践活动课:问题与出路[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记者 高建进;教育界研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N];光明日报;2004年
3 河南省鄢陵县初级中学 程爱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N];学知报;2011年
4 山西省太原市教委教研室 严成华;如何认识“综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赵小雅;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不复杂[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夏菊仙;把脉综合实践课[N];中国教师报;2004年
7 ;综合实践活动:让地方和学校唱主角[N];中国教师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李建平;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教”出来的[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由洪晓;招要学,更要练好功夫[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李建平;更加重视实践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太平;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2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晶晶;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交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董佩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取向的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爱琴;学科课程的价值再认——一个基于生命发展的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晓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基础的探析:历史与现实的维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淑红;20年来我国活动课程的改革历程和发展趋向[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兆锋;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科课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娟;中小学媒体素养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姜;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游戏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朴昌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崔帆;学科课程的合理性及其批判[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59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5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