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身体危机下的教育启蒙——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与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生成

发布时间:2018-01-01 13:08

  本文关键词:身体危机下的教育启蒙——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与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生成 出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身体 杨昌济 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 启蒙


【摘要】:身体是教育思想源起研究的重要维度,在身体危机的时代境遇中,杨昌济的身体观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启蒙功能,并主要展现为身体的国家意蕴及教育表达、教师的身体样态及教育关怀、修身的精神理路及教育塑造以及"教育置重于体育"四个方面。
[Abstract]:Body i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th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times of body crisis, Yang Changji's body view has an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unction on Mao Zedong's early educational thought. It mainly shows the national meaning and educational expression of the body, the teacher's physical appearance and educational care, the spiritual principles and educational shaping of self-cultivation, and "educ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physic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0SSXT110)
【分类号】:A841;G40-09
【正文快照】: 正如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所说:“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是促使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成熟的温床。他在那里度过了五年半的时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伦理学教授杨昌济。”甚至索尔兹伯里认为:“李锐在研究了毛泽东那个时期的笔记(《讲堂录》)后,感到难以区分毛泽东自己的思想和杨教授的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贾可卿;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的文化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舒敏华;“家国同构”观念的形成、实质及其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周晓风;战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纪念抗日战争战争胜利60周年[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唐云红;毛泽东人权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金河林;同步与差异——社会进化论对于鲁迅与申采浩的影响[J];当代韩国;2005年03期

7 陈骏涛;百年中国文学悖论探议[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1期

8 谢晖;经验哲学之兴衰与中国判例法的命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王立,李志;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命意识与季节——从悲秋主题的继承和变异谈起[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刘明芝;毛泽东矛盾学说形成新探[J];东岳论丛;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黄玉顺;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大学;2002年

9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欣;在此岸与彼岸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汤建荣;评张君劢的人生观[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凤青;傅斯年与中国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孙晓文;失态与狂欢[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传敏;“化大众”与“大众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贾延祥;《洼地上的“战役”》批判现象解读[D];苏州大学;2002年

7 张大伟;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的胡风文艺思想及人格内涵[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贺昭平;关于毛泽东政治哲学的若干思考[D];湘潭大学;2002年

9 方红姣;王船山的历史哲学[D];湘潭大学;2002年

10 杨曙光;“德法同构”在现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D];河海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大成;;杨昌济的英才思想及其对毛泽东的影响[J];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05期

2 王兴国;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阶段[J];求索;1981年01期

3 张育仁;;论“本源生活”与诗化权威人格建设——兼论“诗言志”的本源涵义[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方勇;刘大禹;;毛泽东与北大图书馆的几个问题考析[J];党史文苑;2007年08期

5 李佑新;青年毛泽东与杨昌济的思想关系及其湘学渊源[J];船山学刊;2001年01期

6 凡丽;师承与发展——从青年毛泽东的责任观看杨昌济对毛泽东的思想影响[J];学术探索;2003年01期

7 李灿珍;青年毛泽东对杨昌济知行观的继承和超越[J];毛泽东思想论坛;1997年02期

8 黄永健;湖湘文化与青年毛泽东[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李灿珍;毛泽东对杨昌济知行观的继承、超越和《实践论》的发表[J];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S1期

10 王连花;;杨昌济中西文化观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东;;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先进体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佑新;陈龙;;毛泽东的实事求是与湘学的经世务实传统[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3 王淑芳;;毛泽东和他的老师黎锦熙[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戴建兵;;毛泽东军事思想与中国传统兵法[A];毛泽东与中国历史文化[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发 光中;青年毛泽东与恩师杨昌济[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2 东发 光中;荆楚俊杰 湘江北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梁溪轩;思想要“健康”政治求“长寿”[N];无锡日报;2005年

4 李永军;曾国藩对青年毛泽东的重要影响[N];红河日报;2008年

5 王平;在为民服务中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N];楚雄日报(汉);2005年

6 茂军 张平;先进性要体现在带领群众致富上[N];巴中日报;2006年

7 陈先初;湖湘文化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3年

8 高菊村;《青年毛泽东》由来及修订纪实[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9 记者 舒涓 通讯员 鞠杨;学习革命前辈老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N];广州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程晓红 李文健;杨传堂徐明阳等亲切看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央督导组一行[N];西藏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凤莲;湖湘文化与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的形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金荣;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历史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喜艳;湘学背景下青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特征[D];湘潭大学;2008年

2 时圣玉;毛泽东与湘学中的经世致用传统[D];湘潭大学;2008年

3 刘杰;青年毛泽东的自我实现论[D];湘潭大学;2008年

4 王俊博;青年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与特征[D];湘潭大学;2010年

5 唐义鹏;毛泽东的儒学观[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张亚;论毛泽东早期思想中的康德因素[D];山东大学;2005年

7 成诚;毛泽东主观能动性思想的理论渊源[D];山西大学;2012年

8 李明;“五四”时期毛泽东教育实践探索[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丛旭东;毛泽东调查研究的动因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朴;施拉姆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述评[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4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64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6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