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6 05:25

  本文关键词:“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出处:《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指标体系 实证研究


【摘要】:"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实际出发,以更好地引导、推进学习型社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对我国2009年31个省市学习型社会状况试测,结果显示,我国与"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水平存在很大距离,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充要前提。其中,受教育程度、学习条件是影响我国实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特别需要优先发展公共文化场所,稳步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力提高从业人员受高等教育比例以及互联网普及率;持续加强职工全员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basic forma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needs to be guided by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and the re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society.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promoting the learning society. Through the test of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our country in 2009,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ng distance between our country and the target level of "basically forming a learning-type society",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not the prerequisite for building a learning-oriented society, among which, the level of education. Learning condi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trategic goal of "basically forming a learning society" in our country. Especially,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 sites and steadily improve the education level of the population.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employee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rate of Internet penetration; Continue to strengthen staff training, rural labor transfer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作者单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公益基金项目“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GY2011004)的研究成果。项目指导:袁振国;项目成员:张男星、赖立、孙继红、杨红、孙诚、张小萍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这是《教育规划纲要》确立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之一。目前,对学习型社会的理论描述及宏观设想比较多,但从实践角度入手的研究比较少,更缺少对“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的研究。本文旨在对这一战略目标进行指标体系的操作性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玉鸣,李建霞;我国区域教育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2年03期

2 史本山;曹阳龙;;中国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综合评价[J];价值工程;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彩虹;区域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05期

2 胡咏梅,薛海平;我国教育竞争力的区域划分——与吴玉鸣博士等商榷[J];教育与经济;2003年01期

3 吴玉鸣,李建霞;中国区域教育竞争力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联分析——兼复胡咏梅教授等[J];教育与经济;2004年01期

4 涂冬波,戴海琦,邓远平;我国教育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05年02期

5 薛海平;胡咏梅;;国际教育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6 聂劲松,黄龙威;县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11期

7 史本山;曹阳龙;;中国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综合评价[J];价值工程;2006年11期

8 董小香,谭莉梅;中原崛起背景下的河南省教育竞争力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罗亚,徐建华,岳文泽;基于全球一体化的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莉红;;学校竞争力的概念及其经济学解释[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范海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车维平;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2 潘虹;传播学视野下中小学学校品牌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杰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美育发展主要区域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涂冬波;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量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郑佳;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4 杜丙旭;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办学规模标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莉亚;我国“十五”时期教育发展水平差异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华;深圳市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灰关联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7 曹阳龙;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投入产出能力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陈明灿;黑龙江老工业基地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祖燕飞;陕西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杨丹丹;黑龙江省农村小学师资问题与对策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恒昌;打造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高教的国际竞争优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耿涓涓;提升区域竞争力: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高教探索;2003年01期

3 张国祥;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孙敬水;中国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教育与经济;2001年02期

5 吴玉鸣,李建霞;我国区域教育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2年03期

6 胡咏梅,薛海平;我国教育竞争力的区域划分——与吴玉鸣博士等商榷[J];教育与经济;2003年01期

7 吴玉鸣,李建霞;中国区域教育竞争力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联分析——兼复胡咏梅教授等[J];教育与经济;2004年01期

8 张琪,张岩;高校创新教育与提升国家竞争力[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李秋霞;“入世”加速高等教育向经济中心的转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7期

10 陶靖轩,田林;组合预测模型及其应用——河南省高等师范教育发展趋势预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德明;;精品课程教学网站教学效果评价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1期

2 雷平艳;;模糊算法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年24期

3 李亚敏;肖啸空;刘树雷;;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探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蔡建东;略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5 赵中建;;教师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11期

6 王雁,马学颖;浅谈多元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甘肃科技纵横;2005年06期

7 王素荣;;教育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6期

8 熊明;刘晖;;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理论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8期

9 王德才;贾进涛;;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模型[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秦玉友;袁桂林;;农村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建构的理论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玲;;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理论、指标与测算方法[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管会生;强桂;;开放实验室的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教育技术开放实验室[A];2011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计算机科学》2011.7)[C];2011年

3 王小栋;孙河川;;发展性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明;尽快建立指标体系与评估公示制度[N];人民政协报;2002年

2 周仕清;教育优先发展成为深圳第一战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记者 陈素璧;先要全力抓好斗门“创强”工作[N];珠海特区报;2006年

4 财言 钱静华;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绩效优秀[N];常州日报;2007年

5 慕毅飞;取消学校评级是实现教育公平之举[N];台州日报;2005年

6 褚宏启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建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与标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程武;分享成果共享阳光[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8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志涛;中小学信息化水平如何评估?[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记者 贺林平;“百分制”考核“教育政绩”[N];人民日报;2006年

10 特派记者 王付友;解决择校有良方[N];吉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邱白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宋彬;政府教育绩效预算:理论模型、经验借鉴与实证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4 徐清祥;教育投资与政府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仕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田馨;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香玉;国际ICT教育应用有效性指标研究及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肖飞生;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装备综合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玉石;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及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石秀英;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评估体系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8年

7 黄建华;网络课程评价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田世生;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评估方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熊明;城市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D];广州大学;2008年

10 任晓燕;大学教育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86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386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0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